温州:政企联手迎战“七碰头”

2008-8-14 12: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来,关于浙江经济的传闻颇多。不少读者关切地询问:浙江经济怎么了?浙江的企业果真大批倒闭了?人们关注浙江,是因为浙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创造了“温州模式”、“义乌经验”、“杭州品质”等在海内外颇有影响的发展模式。面对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浙江的企业如何应对?浙江各地的党政部门又有何新的举措?
     >    日前,本报记者  专赴浙江各地调查采访,了解浙江上上下下围绕这些问题正在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希望本报的这一组系列报道,能够为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提供启发,激活思考。
    
    ——编者
    
    一组来自温州海关的最新数据令人关注:今年上半年,温州出口打火机8031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07%,但出口货值4893万美元,同比增长20.02%;出口打火机平均价格0.58美元/个,同比上升22.37%。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能出现这“量减价增”的态势,令人欣慰。
    
    温州打火机行业的变化是温州经济形势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轻工产品、亲缘营销等为主要特征的温州经济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温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政企联动、攻坚克难”,政企同唱一首歌,齐心协力渡难关。“温州模式”又添新的内涵。
    
险情频现,“七碰头”掀起大风浪
    
    对许多温州老板来说,2008年过得比较难。能源涨价、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涨价、土地使用成本涨价和环保成本提高,以及出口退税额下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这“七碰头”的聚合叠加,让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温州经济进入“倒春寒”。一度盛传,今年以来将近20%的温州中小企业停工、半停工和倒闭。以温州有30万家中小企业计,20%就是6万家之多。
    
    “这种说法是夸大的。”温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周新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否定了以上数据。他介绍说,今年6月份的最新统计显示,温州停工、半停工和关闭的企业比例为8.1%,而4月份是6.3%。另一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温州5000多家出口企业的出口增幅从去年上半年的30%下滑到19.4%。
    
    中小企业开开停停的数字并不很重要,但企业面临的困难让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无法安坐办公室。一场前所未有的政府大规模“帮扶活动”在温州全面展开。“每一位干部都要下企业,每一家企业都要见干部”,市长赵一德亲任“企业服务年”领导小组组长,温州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分别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结对。市委、市政府鼓励各级干部理直气壮地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同时要求政府官员干干净净地服务企业。
    
    在温州市委、市政府日前召开的“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邵占维提出,要以开拓的思路、有效的举措、扎实的工作、优质的服务,尽心尽力突破制约,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他在全篇讲话中近20次提及“千方百计”,为企业冲过难关殚精竭虑的情态跃然而出,令与会的千余企业家和干部动容。
    
帮扶企业,政府推出“组合拳”
    
    “只要精神不垮掉,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们在温州市政府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话。如今,温州市县镇三级领导分片包干,已经跑遍了全市6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市县镇三级总共梳理出1000多个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市里着重抓150多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难题破解。针对这些难题,温州市政府亮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融资难、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今年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银根紧张,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的成本也开始上涨,使中小企业应对“七碰头”风险的能力进一步降低。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温州市政府拿出500万元,按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的比例,对商业银行2008年对温州中小企业增加的贷款额进行奖励。上半年,温州市经贸委还牵头举办了银企对接会,19家银行现场签出16.18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为温州28个上马项目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
    
    ——出口难,“七碰头”让温州不少企业不敢接海外客户的订单,“不接订单是慢死,接订单是找死”,由此造成出口增幅下降。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稳定增长,温州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大对出口增长较快的生产企业的奖励力度,以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本月初,他们还推出了《温州市2008年度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首次建立了温州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奖励资金,地方财政总共安排1.3亿元,扶持和引导开放型企业发展。
    
    为了让困难企业轻装前进,温州市政府制定了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种种举措。凡可缓交的税费,困难企业可以缓交3个月;可以免交的各种规费,要坚决砍掉;对工业企业的技改贴息,从过去的3%-8%,再分别上调两个百分点。
    
转“危”为“机”,温州模式新裂变
    
    温州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洗牌”。主管经济的常务副市长徐纪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温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组合拳”的目的,不是让所有“撑不住”的企业硬撑下去。政府的定位依然是“有限政府”,“政企联动”是为了引导企业升级转型,以谋求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眼下的困境,也是温州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机遇。
    
    温州的传统产业正在谋求高端突围。打火机行业协会会长周大虎说,他们研发了一款针对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的高原型打火机,出口到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大受欢迎。现在,他们每月都推出高端新品,以高端产品求利润,以中低端产品创规模。
    
    跨入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传统产业企业家主动“有保有压”、寻求新发展的路径。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聚光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诸建平,同时拥有一家制鞋厂和自有品牌“莱丽斯”,他的鞋厂有1600名工人,去年销售收入2亿元,目前还有微利。只要不亏本,他打算坚持做下去。同时,他投资的聚光科技研制的是新型光源LED,尽管仅有60名员工,今年将形成2000万元的销售规模,明年可望达到1个亿。
    
    还有一部分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将告别制造业进入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温州获得了成立“11+5”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奖励。这1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将为温州的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数百亿元的流动资金。温州可由民间资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消息传出以后,已经有数百家民营企业报名。
    
    海外世界依然是温州企业向往的新天地。温州企业德嘉木业在刚果(布)的森林开采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批木材本月就将运抵温州。温州敢博已经在墨西哥买断了5座铜矿,首批矿石分销一空。去年成立的俄罗斯康吉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正稳步推进。温州已经累计审批了500多家企业和机构走出国门,温州经济的“海外军团”不断壮大……
    
    徐纪平常务副市长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按照发展规划,在未来十年里,温州将形成一条新的沿海产业带,一批温州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将“转身”进入临港产业、物流业……毫无疑问,温州人正以智慧和勇气创造着温州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