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CPI涨幅不同步 未来物价走势何去何从

2008-8-13 14: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8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3%,连续三个月回落。而前日公布的7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却同比上涨10%,为12年以来最高值。 
  CPI涨幅的继续回落与PPI增幅再创新高,给人们对未来物价走势和通胀压力的判断增加了难度。
  事实上,从今年5月开始,PPI与CPI就呈现出涨幅不同步的现象,5月PPI同比上涨8.2%,CPI上涨7.7%,PPI在本轮物价上涨中首次反超CPI0.5个百分点,6月则反超1.7个百分点,至7月则达到3.7个百分点。从7月份PPI数据看,能源产品价格涨幅突出,全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1.2%,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2.6%、21.5%和29.4%,可见,油价上调是7月份PPI大幅度上扬的主要原因。此外,灾区灾后重建对PPI的影响也逐步释放,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0%。与PPI变化趋势相反,CPI增幅延续上月的下降趋势,继续显著回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4%,涨幅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涨幅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食品价格增幅继续下降是导致CPI连续回落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CPI连续三个月回落,翘尾因素下降将主导后期CPI继续回落;另一方面,PPI频创新高,并且呈现继续上行的趋势。PPI、CPI走势迥异,使得影响未来物价的因素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对此,交通银行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将使未来PPI高位运行,阻碍CPI下行。首先是油电价格调整及灾后重建对物价的影响将继续释放,短期内将推动PPI继续上行。国家油电价格调整对物价的影响从7月份开始逐步释放,成为7月份PPI上涨的主要原因。后期油电价格调整对物价的影响程度将继续释放,从而继续对PPI产生上涨压力。此外,灾区灾后重建方案的启动将增加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拉动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推动PPI继续上涨。因此,该机构预测下月PPI可能超过10%。
  另一方面,PPI频创新高,也将不断增大对CPI的传导压力。从近期来看,PPI不仅没有向CPI传导的明显迹象,而且还出现倒挂现象。然而,随着PPI上涨带来的企业利润空间的进一步下降,以及国家对价格管制的逐步放松,工业品价格上涨将逐步传导到消费市场,从而阻碍CPI的回落。此外,奥运会可能也会对物价产生一定的推升效应。
  尽管阻碍CPI回落的因素依然存在,但由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再加上翘尾因素不断下降,因此未来CPI仍将显示继续回落。交行研究报告预计,全年CPI增幅将在6.5%至7.0%。对此,雷曼兄弟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也表示支持这一判断。
  鉴于当前物价仍然处于高位,PPI、CPI走势迥异,阻碍物价下降的因素仍然存在,因而市场各方普遍认为,稳定物价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交行研究人士分析认为,CPI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货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因而近期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不会加大。特别是考虑到实体经济层面,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以及灾区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三农”需要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等,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微调,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包括信贷政策近期仍将向灾区倾斜,并继续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及中小企业贷款公司,以建立起“三农”及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