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结束数百年渡运历史

2008-8-12 9:3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湖州最后一个渡口已撤除近两年了,老渡工的日子过得怎样,附近村民们的生活有何变化。 
        带着这个疑问?炎炎夏日,笔者沿着蜿蜒乡村公路,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南溪东自然村,找到了这位曾是最后的老渡工费小狗,与他一起回忆水乡渡运的故事。
老渡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60多岁的费老汉,他与妻子俩现在一家乡镇私人企业帮着看传达室,每天吃住在厂里,主要负责扫地、烧水、烧饭一些轻便的工作。老渡工非常爽朗,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现在,厂里的活很轻松,比起当摆渡工时,不知强上多少倍”。
        提起眼下的生活,费老汉甭提有多高兴。这座新荻大桥的建成通行,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且村上企业加工的产品,村民自家养的鲜活鱼直接运抵城里,给他们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日子越过越红火。费老汉说,“在厂里工作轻松不说,他与妻子俩每月工资1700元,一年下来有二万元的收入,养老的钱不用愁了,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吆喝一声“摆渡”来回迎送
        费老汉原先是新荻村生产队拖轮上的一名船员,熟悉水性,精通航行驾驶。2000年,村干部为照顾困难户,家境贫困的他成了一名摆渡工,为出行村民摆起了渡。
        日出而渡,日落而归,他总是风雨无阻地坐在渡船上,一刻也不离,中午饭也要妻子送到渡船上。只要渡客吆喝一声“摆渡”!他就摇着渡船来回迎送,尤其是村里的学生,每天早晨送学生上学,晚上迎接最后一个学生回家,这才结束一天的渡运生活。
        摆渡工的活不仅很苦,而且收入微薄,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舍不得与“老朋友”分手
        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乡村群众出行条件,消除渡口是安全隐患,湖州渡船和农村小客船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6年10月底,和孚镇新荻大桥建成,湖州最后一艘渡船“光荣退役”。
        撤渡的那天,虽下起绵绵细雨,但附近许多村民特意赶到渡口,依依不舍地为渡船送行,唯独不见费老汉的身影。副镇长、村长和海事人员非常着急,都到他家里去了,怎么请他,可他还是没到摆渡口。费老汉不好意思地说:真是有些舍不得啊!”最后,费老汉的儿子办理了相关手续,与海事人员一起把渡船拖离了渡口现场。
        这艘“退役”的渡船被正在筹备的湖州船文化博物馆收藏,成为江南水乡的历史见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