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项目不搞BOT

2008-8-11 10: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据广州日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与澳门特区政府和广东省政府达成突破性共识,将共同组建一家公司,出资建设港珠澳大桥。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最迟将于2010年开工建设。 
        8月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粤港联席闭门会议之前宣布,关于港珠澳大桥项目,粤港澳三地政府已达成共识,同时中央政府已原则同意兴建港珠澳大桥并决定对大桥主体工程给予资金支持。 
政府出资意在加快进度 
        根据最新达成的融资安排,港珠澳大桥建设融资模式选择了“政府全额出资本金”方式,其余部分则通过贷款解决。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整个大桥大概共需投资727亿元,其中大桥主体工程约为370亿元。370亿元主体工程资金筹集方面,政府的资本金占42%,其余部分再由三家组成的项目机构通过贷款解决。 
        由于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还没有上报,工程的基本金额可能还有变化。 
        据了解,内地出资金额将达70亿元人民币,由中央和广东省共同承担;香港出资67.5亿元人民币;澳门出资19.8亿元人民币。粤港澳三地政府的出资是根据经济效益公平摊分的。 
        业内分析,三地政府对大桥收费水平有更大控制权,因而更能发挥大桥的社会效益。同时,决定对大桥主体工程给予资金支持,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大桥项目和粤港澳三地发展的重视。 
        关于社会关注的收费还贷问题,黄华华表示,贷款清还部分将采取过桥收费来解决,“贷款还清,收费停止”。 
        据了解,今年2月,粤港澳三地政府就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融资方案曾有过另外的方案:大桥主体建设项目将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进私人财团以BOT方式来兴建和营运。资金不足部分,则按照三地政府补贴比例按效益费用比相等的原则计算,以使三地所付出的费用与获益相当。 
        消息传出后,中国交通建设、中国中铁、合和实业等均表示有意投资。 
        根据当时港珠澳大桥相关文件显示,按2007年初价格计算,大桥主体部分的建造成本约310亿元人民币,但由于材料价格过去一年多来节节攀升,该数额已大幅增加。一名参与此项目的人士认为,经初步测算,材料单价增长10%,大桥总投资将增加4%。企业可以通过和供应商签长期协议,控制部分价格上涨。而完全由政府操作的话,面临的风险会有所增大。 
        关注此事的学者表示,政府出资的优势在于能够以整体利益来考虑问题,修订更低的投资底线,把投资回报期拉得更长。不过,项目涉及港珠澳三地,组织管理遇到的问题将非常复杂,改由政府出资虽能较快确定投资主体,但能否就此加快项目报批和建设的进度还很难说。 
大桥要抗震、防撞、防海啸 
        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桥隧结合的主体工程全长约35公里,香港的连接线12.6公里,广东的连接线13.4公里。工程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整个大桥将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 
        据了解,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项目研究始于2004年,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协调小组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开展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2005年基本确定工程方案,西岸着陆点为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东岸着陆点为香港大屿山西北的散石湾。2006年粤港澳三方商定大桥采用“三地三检”模式。 
        按照设计,大桥建设通车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15至20分钟,而目前行船需一个小时,开车从香港到珠海则需要三四个小时。 
        今年6月,在珠海召开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专家评审会上,与会人士表示,港珠澳大桥建设或将按120年寿命标准设计。专家指出,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对大桥抗震性、防海啸及防撞能力进行专题化研究。 
        据悉,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由最初的25项追加到39项,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基本完成。 
        有专家特意就进一步加强大桥抗震性提出更高要求,建议最终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加强关于地质断层及地震烈度对大桥影响的专题研究,从大桥走向、整体安全性及工程材料的使用上进行科学研究,把地震可能对大桥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另据了解,关于港珠澳大桥的通航尺度,交通运输部在5月初已经给予批复。由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航运繁忙,大桥的主航道位置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行道的通行来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