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中国物流的“后奥运时代”
2008-7-4 13: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洪军
DHL特派员将火炬传递给中外运敦豪全国作业总监魏坚先生
奥运来了,真的来了。
国人翘首期待的奥运,给中国带来了令世界羡慕乃至嫉妒的发展。在奥运春风吹拂下,股市、楼市、外贸、内需,全线飘红,迎风竞放,一如北京的春花般俏丽。这种繁华,有国人的功劳,也有逐利的国际资本。
奥运来了,也将离开。此前已经有人对中国经济的“后奥运时代”进行了辩论,各大媒体公布的结论自然是会继续平稳发展。对于这一结论,本人极其地拥护。但我也相信,至少中国物流产业要实现这一结论的道路将是充满艰难和挑战的。我对中国物流产业在“后奥运时代”所面临的情况做了一些猜想,大致总结为三大矛盾和三大挑战。
三大矛盾
国内通货膨胀,对外货币升值。首先受到伤害的当然是外贸企业,一点汇率的变化就可能把企业原本就不多的利润剥夺殆尽。然后是厂商,国内物价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银行贷款的紧缩,无一不在掐企业的脖子。两头的压力致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快速上涨,国际竞争力削弱,出口型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最终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物流企业,特别是货代物流等对制造和国际贸易高度依赖的行业,势将遭遇寒冬。
客户需求升级,行业竞争无序。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融、社会财富的增加,我们的社会也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社会对物流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道到需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近年来国外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的引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获得更加专业、安全、高效的物流服务。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仍然粗放,竞争的核心仍停留在传统的价格、关系和灰色交易上。对于服务内容的创新、资源的重组和价值的附加这些客户真正的需求仍未得到重视。
产业规模扩大,配套环境落后。因为在行政管理上没有一个明确的 “婆婆”,所以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道路一直是模糊而且曲折的。更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个产业的规模现在有多大。其实要知道中国物流的产业规模的算法并不困难,物流产业规模=社会物流总成本×市场化的物流需求。因为没有可靠的数据,我们只能假设市场化的物流需求大约为30%,那么去年中国物流产业的规模大约是1.5万亿元。然而就是这个占国民经济二十分之一强的产业,却得不到其他社会支撑性产业的重视和配合,物流企业在金融、通讯、保险、能源这些巨头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弱小和孤立无援……
三大挑战
虽然形式严峻,但这对中国物流来说,未必就全都是坏事。优越的环境容易带来量的发展,而残酷的环境更能催生质的变化。中国物流在“后奥运时代”或许值得注意以下几个挑战:
强化国际竞争力,走向世界。在十年前,要说中国的物流企业走向世界,那最多也只是一个宣传的噱头。但在今天,已经有所不同了。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更多地注重生产环节,而忽视了核心技术与流通环节的开发与控制。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有动力也有能力挣脱国外采购商贸易枷锁,自己开拓国际市场。与之相配套的,中国的物流企业也要配合这批企业的需要,积极寻找在国际市场上扎根的机会,既能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创造更好的平台,也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化推动发展,先强后大。过去很多物流企业在介绍自己时,往往说自己是“某某物流企业”或“某某第三方物流企业”,但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会用更加专业的词汇介绍自己:“我们是专业的危险品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电子物流企业”、“汽车物流企业”……究其根源,在于客户需求的分化加速了物流服务专业化的步伐,使那些善于引导和满足客户需要的企业更容易找到“蓝海”。疾风知劲草,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之后,只有那些做专、做精、做强的物流企业才能屹立不倒,熬到产业的另一个春天。
整合供应链资源,合作多赢。很早就有人说过,物流是一个复合型产业。但很长时间以来,国内物流企业对这句话的理解似乎不太到位。因为迄今为止,仍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真正实现供应链体系中相关资源的优化,并通过这种优化的管理行为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个现象除了物流企业本身能力不足外,更多的责任归因于相关行业对物流的忽视。随着奥运的离去,国际资本的撤退,中国企业将普遍面临更加困难的发展环境。这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和重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相应地会有更多的关联行业会围绕着物流做文章。随着市场上关联行业资源的开放,物流企业在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必须在供应链资源整合方面创出佳绩,使参与合作的各方满意而归。
奥运来了,又将会走!在奥运离开之前,留下自己对物流行业的一点猜想。关于“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或许根本不会像作者担心的这般。但居安思危,多想想困难和解决的办法总是好的。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