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产业安全发展趋势及政策措施

2008-7-23 14: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 杨益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安全的发展趋势
    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为保障国内产业安全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但随着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的同时,受外部世界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各种利益碰撞和经贸摩擦对我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将构成全方位的 “软制约”。
    一是工业领域的产业安全状况将继续改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国较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决定了不发达地区工业化起步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并存,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发展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任务并存。今后一段时期,工业领域仍将面临较多的产业安全问题。其中的关键仍然是能源、资源的保障;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获得;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尤其要防止技术垄断的出现。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面临发达国家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仍然需要政府给予保护与支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向外转移生产能力,加速产品和技术升级进程。通过逐步解决目前突出存在的自主开发能力差、自主品牌少、产业关键环节控制力弱的状况,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持续提高。
    二是农业仍将处于弱势地位,面临较大国际竞争压力,在某些领域竞争力将有所提高。今后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将有以下几大趋势:一是粮食安全将受到挑战,部分农民生计将受到威胁,农业生产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农业发展内部环境更为有利,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三是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会有所增强;四是农产品进出口依存度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控制难度会加大;五是农业产业发展受内部因素的制约会更明显。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关键取决于国内政策,只要政府应对得当,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和就业就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服务业的产业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其解决难度将超过工业领域。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物流、文化创意、专业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业正在或即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然而,相对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开放水平,我国服务业的整体素质较差,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不充分,人才缺乏,相关法规和监管制度不完善。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扩大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给国内服务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外资对服务领域的不断渗透及其控制力的增强将直接危及部分服务业的产业安全,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在这种趋势下,我国产业安全将涉及到更为宽泛的领域,遭遇更多的敏感问题和潜在风险,产业安全事件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趋于扩大,产业安全监管的难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物流业作为我国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潜在问题:一是我国物流业成本偏高,2000年以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一直在18%以上,远高于物流发达国家的10%;二是本土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在高端物流方面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三是物流基础设施依然存在瓶颈;四是部分外资物流企业在高端服务中形成了核心控制能力,初步建成了以港口和机场为中心,通过公路、铁路和水运相连的“外资企业全球供应链中国物流网”,例如快递行业,以DHL、联邦快递、UPS和TNT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已经占据了我国国际快递业务的大部分市场。
进一步做好维护产业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有些影响是逐渐显现和加深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国际竞争提升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面对目前我国产业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压力,只有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才能解决。除企业自身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外,政府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和保护国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开放中解决产业安全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产业安全观: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安全。要继续通过扩大开放来增强国内产业生存和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借鉴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把服务业作为新的开放重点,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扩大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出口,促进信息、金融、文化等新兴服务出口。
    二是积极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转移。目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呈现出高端化趋势,以冶金、化工、机电等重化工业为主。我们应继续抓住机遇,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转移,迅速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要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规范外资管理,引导外资流向,发挥其在推动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要立足自力更生,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力量建立若干国家级大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着力突破发达国家限制对我国出口、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消费品自主品牌,通过培育品牌全面促进自主创新。还要积极通过吸收和利用国外技术实现创新,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建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一体化机制,提高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对国外设立出口壁垒的技术,鼓励企业通过在发达国家建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和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直接获得国外先进技术。
    四是协调区域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打破条块分割,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合理引导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及资源能源丰富的优势。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鼓励外资及国内产业西进,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国内大市场,为整合资源、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创造条件。
    五是构建外部战略资源能源的稳定供给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树立长远眼光,推进节能减排,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提高环保、节能标准,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避免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还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搞好能源资源的全球战略布局;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能源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推动进口多元化,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缓解能源、资源供给压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六是完善产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对开放中的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物流、文化创意、专业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业的应急保障机制建设。完善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具体程序和方法,构建外资并购安全和反垄断审查的法律体系。在制定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时,要加强两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共同形成合力,为产业安全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七是加强政府监管,充实维护产业安全工作队伍。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要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完善产业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能力;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便捷、有效、畅通的产业服务渠道。同时,要充实加强维护产业安全工作队伍,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力量,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规范、整合产业链,提高国内产业控制力,维持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八是强化产业安全意识,完善国际经济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加大产业安全宣传培训力度,引导业界转变消极防御的理念,积极应对,未雨绸缪。要辩证地认识经济全球化、扩大开放与产业安全的关系,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同时,建立健全国际经济风险防范机制,防止金融市场波动、进口激增、跨国并购、贸易摩擦等因素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冲击。要完善贸易救济机制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积极开展产业安全评估、产业损害预警和产业竞争力调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为政策制定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实现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设立产业救助基金,拓展产业保护手段,针对已发生的产业安全问题,妥善运用产业救济措施,创造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保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系作者在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启动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