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全自动散货码头显现雏形

2008-7-17 3: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运行刚满一年的上港集团罗泾二期散货码头,有一片国内独一无二的全自动作业区。这里虽然只见货物不见人,装卸效率却提高了5%。10日,上海市科委产学研专项“现代港口散货装备集成技术开发与研制”通过了专家验收,标志着国内首个全自动散货码头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干散货运输占世界海运总量的1/3。去年,上海港40%的吞吐量来自散货运输。随着世博动迁,零星分布于黄浦江边的65个散货码头陆续搬至罗泾二期码头,年吞吐量达2400万吨。与方方正正的集装箱相比,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的运输和装卸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现场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极高。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散货码头,2006年11月,上港集团联合港机重工、上海交大和同济大学共同承担市科委产学研专项,为国内第一个全自动散货码头建设探路。
  经过近三年攻关,课题组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和卸船机,开发了国内第一台斗轮式堆取料机,实现了散货高效自动装卸和堆场作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昨天的验收现场,无论是停靠在岸边的装船机和卸船机,还是在堆场上忙碌的堆取料机清一色地自动驾驶。由于笨重的抓斗装上了“智能大脑”,每个动作都能精准无误——装船机善于自动感知船舱位置和货物轮廓,据此判断从何下手,并随时修正装船路径;卸船机对物料流量及高度尤为敏感,以便科学选择卸货点,保持船舱配载平衡;而堆取料机则能精确寻找落点,尽可能实现物料堆放高度统一,将水平与垂直误差分别控制在0.5米和0.2米以内。
  码头上之所以能做到只见货物不见人,还在于一个运筹帷幄的“中枢大脑”——所有指令都由中央控制室发出,通过计算机操控42条总长20公里的封闭式传送带将各个作业点连接起来,避免了尘舞飞扬。
  尽管目前实现无人作业的还只是罗泾二期的一小片区域,但散货码头如此革命式的创举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据课题负责人、上港集团副总裁包起帆透露,该课题的所有成果有望在整个罗泾二期乃至国内外众多散货码头推广。
  伴随课题的深入,罗泾二期码头也逐渐成为我国散货装备新产品的孵化基地。此次,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将虚拟样机与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港口机械设计,开启了我国散货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据预计,2010年,我国将新增散货贸易7亿吨,港口机械需求在1200台以上,新增产值600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