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损害预警机制 维护物流产业安全
2008-7-13 16: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在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努力下, “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正式启动。这是在我国服务业中率先启动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的启动对于积极应对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以及外资进入中国的挑战,有效运用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手段,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物流产业经济安全,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认识我国物流产业的地位和发展格局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要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逐渐与经济全球化接轨,不仅引入了现代物流的理念,更推动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与转变,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完善与发展,为我国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条件。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不是人为的主观意愿,而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发展规律。
1.我国物流业形成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格局,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对我国物流产业地位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近几年来,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格局。这种发展格局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而是长期的、趋势性的。据统计,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产业,成为提高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
2.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我们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到今天确立了产业地位,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
一是成就了一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入世以来,中国物流业不断加速对外开放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物流业快速发展,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一批物流企业抓住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展壮大起来;另一方面,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外物流企业深入展开,也推动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据我会组织实施的物流统计调查,2007年进入前50名物流企业的最低 “门槛”,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2亿元,比2006年的3.5亿元提高77%。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超过10亿元以上的已经有几十家,最大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这在前几年是很难想像得到的。
二是通过推动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的建设,逐渐形成了我国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布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 (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基地建设也全面提速。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使得我国物流服务网络布局逐步形成,优势正在显现。
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适应物流市场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了以国家发改委牵头的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明确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牵头部门,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物流管理与组织协调体系。
四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物流社团组织相继成立,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在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得我国物流协调管理水平提高。
3.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并具成长性的物流市场体系。市场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加快,产业细分更加深入,我国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并极具成长性的物流市场,初步估计市场容量达到3万亿元。
4.形成了基本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入,建立了基本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2007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281亿元,同比增长17.4%,继续保持稳步增长。随着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物流业基础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2007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8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民用货运汽车拥有量达到1054万辆。建成港口泊位300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200个,新增吞吐能力5.37亿吨,改善内河航道里程342公里。我国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35753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03个;内河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其中50%为等级航道。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
5.形成了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入世之后,跨国物流公司在我国加快抢滩布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2006年4月,国际快运巨头荷兰TNT以1.35亿美元收购华宇物流集团,使得当时在中国市场份额落后的TNT占据了中国最大的公路运输网络和庞大的客户资源。2007年,外商在我国物流领域的投资项目达到6996个,占外商在中国投资项目个数的18.5%,投资增长速度则是同期外商在中国投资项目下降8.7%的情况下,增长31.3%。
6.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仍较低,竞争力仍然薄弱。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现代物流业已经形成,并且进入全面、深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发展仍然是初步的,基础还较薄弱,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与国土面积相差无几的美国相比,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差距明显。我国2007年公路通车总里程数仅相当于美国2004年643.3万公里的55.7%;铁路营业里程数仅相当于美国2003年14.2万公里的54.9%,民用载货车仅相当于美国2004年1亿2万辆民用载货车的10.5%。二是物流企业实力较弱。2006年,美国邮政服务公司营业额727亿美元,UPS营业额475亿美元,联邦快递公司营业额额323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物流公司中国远洋集团的年营业额只有154亿美元;三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美国目前已经普遍实行供应链管理,而我国仍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流发展的水平。四是物流效益低下。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8.4%,而美国不到10%。这些差距集中反映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很低,竞争实力还很弱。
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我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这得益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同时,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们也要正视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整体实力较为弱小,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如何认识维护物流行业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
面对当前形势,我国物流业要在短期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实现 “跨越式”发展。这就必须在物流领域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和物流技术、雄厚资金实力的优势,为我所用,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事实上,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跨国公司快速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过程。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跨国公司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加紧并购国内企业,抢滩中国市场,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目前,国外比较著名的物流商,基本都已进入到国内物流市场。如FedEx、UPS、APL、DHL、德国辛克物流、Maersk、英国英运、TNT、全球货运、泛亚班拿、宅配便等等,他们已分别在快递、航运物流、汽车物流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推进了体制改革,加速物流业市场化进程,促进物流市场的形成;外资物流企业在输入资金、输入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全球化的运作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全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总的来看,外资物流企业对中国的物流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给中国物流带来了新的格局变化,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但外资物流企业在促进我国物流市场快速发展和迅速成熟的同时,也确实对我国物流行业,特别是对于国内物流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抓住对外开放的大好机遇,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迎接挑战,维护物流产业安全,形成内外资共同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格局。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领域如何维护产业安全,这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探索与实践。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相比,在做好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方面,有其相似的内容,也有其不同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少数外资物流企业对市场份额的垄断。这与商品贸易产业安全要求是一样的。物流业总体上讲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我们主张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少数企业对市场形成垄断,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之所以要建立物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目的就在于在我国物流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国内企业竞争实力还较弱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有利于国内外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平的市场环境。
2.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少数外资物流企业对我国物流渠道和网络资源的控制。这一方面显得更加重要。近几年,少数外资企业纷纷收购国内物流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控制物流渠道和网络资源。这对于物流产业安全,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都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枢纽性、骨干性的物流设施与网络结点应力主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资源共享。
3.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因物流管理方式的差距造成经营模式的差距而导致的贸易限制。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与管理方式上还明显落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这就很容易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受到限制。事实上,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中,70%~80%的出口商品是按离岸价结算,而70%~80%的进口商品是按到岸价结算。这就意味着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物流服务增加值往往被外资所垄断。这样我们就很吃亏,也很不公平。
4.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少数外资对高端物流领域的控制。如航空物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标准等。
落实好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各项工作
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首先要抓好落实,要尽快落实好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各项工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建以致用、务求实效的原则,以维护物流产业安全为中心,完善物流产业损害调查工作体系,加快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搞好产业损害调查的组织协调,开创我国物流产业损害调查和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我国加入WTO已经六年多,贸易救济工作也已开展多年,要从国民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全局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领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踏实工作,不断进取,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做好维护国内物流行业产业安全工作。要加强对 《对外贸易法》和贸易救济措施的三个 《条例》的学习,掌握维护物流业产业安全的法律武器。认真学习 《外贸法》、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三个条例和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规定、听证规则等细则以及国际惯例,掌握维护物流业产业安全的法律武器,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贯彻执行商务部关于做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的有关政策,为做好物流行业产业损害调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队伍,完善机制。要建立维护物流行业产业安全队伍,从组织上、制度上予以保障,把维护产业安全纳入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我国物流行业实际情况,在现有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在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中确定物流行业第一批重点联系企业为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聘请12位专家组成物流产业损害预警专家小组。第一批重点联系企业规模较大,有行业代表性,在业内影响较大,各企业要从创造物流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市场环境、提高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度,着眼于行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把维护物流行业产业安全抓好抓实。要加快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和水平,扩大预警产业覆盖面。在将来,为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将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增加联系企业和专家成员,扩大预警产业覆盖面。
加强监测,及时上报。要加强监测,要优化产业损害预警模型,完善产业安全数据分析与协商机制,形成数据统一分析和调度的应用平台,要依托相对固定的专业研究机构,提高调研资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并通过加工处理企业编制各类产业安全报告、产业竞争力报告等方式,以网站、网刊等为载体,积极推进产业损害预警工作深入开展。各有关企业要按照《报表制度》要求,及时上报重要的预警信息和统计资料。
扎实调研,深入分析。要深入物流企业,扎扎实实做好调研工作。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主要是利用重点物流企业物流运营量、经营成本、经营效益以及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等方面指标,通过预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物流产业运行、物流市场发展变化、物流企业经营动态进行跟踪监测。这需要扎实做好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来对国内外同类企业的运营情况、市场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判断可能存在的产业损害异常情况,并及时向行业和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决策支持。要加强预警信息的深度分析。加强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研究,加强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警,启动预案,实现有效控制。
强化服务,共建共享。做好物流产业损害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强化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和服务企业。积极密切关注国际物流行业企业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件的立案、调查、裁决、复审等各个环节,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做好贸易救济措施效果跟踪工作,促进涉案企业的恢复和发展;督促企业及时做好案件复审工作,发挥反倾销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作用。同时,要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国家、区域及省市的信息资源,形成预警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