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创新成就

2008-7-12 13: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供应链时代,企业再也不能像工业化时期的福特公司一样什么都做了,它们必须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此时的企业,单打独斗已没有出路,它们必须在供应链上找到自己盟友,找到自己的归宿,借助供应链的平台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物流能够快速的不间断运行,以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这种物流在供应链上的快速无缝运作,需要资金在供应链采购、生产运作以及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各个环节都实时匹配,而这在传统的质押融资业务下仅依靠银行与借款企业的两方往来是难以办到的。时代已需要物流企业深度参与甚至主导物流金融业务,来有效沟通银行与借款企业的联系,成为供应链上物流与资金流运作的“管家”,物流企业开展的物流业务形式因而也深刻地影响了物流金融创新的形式。
    依照物流金融发展的这一内在逻辑,我们可对业界代表性的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进行分析,从而探求物流金融业务的特色、挑战与发展的趋势。
中储——国内的先行者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是我国最早开展物流金融创新的物流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国有企业改制后,发展到现在,中储总资产已达60亿元,拥有货场面积300万平方米,库房面积150多万平方米,能储存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年吞吐货物5300万吨,年平均库存300万吨。
    中储还以各地物流中心为依托,把商流与物流相结合,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商品销售网络。而根据我国流通体系特色建立的现货交易市场更是中储独有的流通渠道,具有独具特色的“前店后库”式格局,能提供物流延伸服务、市场配套服务和融资服务等,成为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体现了我国流通体系的本土化特征。
    许多入驻现货交易市场中的企业在物流运行过程中都衍生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中储正是依靠自身的物流资源规模、全国性的网络、庞大的客户群以及品牌和信誉等核心竞争优势,与银行合作对中储的客户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并取得了飞速发展。
    因为拥有巨大的仓储资源,中储在1999年开展的我国第一单物流金融业务就是从存货质押开始的,发展到现在,单环节针对流通企业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仍然是中储物流金融的核心。按中储网站提供的数据,仅2006年上半年,中储系统内29家单位与银行合作共为客户提供质押贷款融资额56亿元,同比增加93%,累计质押货物289万吨,同比增加137%,累计质押货物价值75亿元,同比增加63%,实现融资的期末余额50亿元,同比增加194%。
    作为物流金融领域的先行者,中储在业务的拓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是从传统国有企业转型而来的中储物流资源参差不齐,在执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方参与下物流金融业务效率也有待提高,以更好地为客户量身定做物流金融服务。
    二是银行和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管理上的技术储备不足和相关经验数据的缺乏等情况,也对中储物流金融业务的广泛和深入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例如在存货质押融资中,一旦存货价格连续暴跌、借款企业又违约的情况下,融资方能否将质押存货快速变现、价格如何确定,以及增值税如何计算等问题都需要中储和银行来共同制定细则加以解决,这也要求中储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之间业务信息与数据的共享进一步加强。
    三是供应链发展趋势要求物流金融逐渐的全程化,中储如何衔接供应链条的各个环节,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从单环节质押融资过渡到多环节直至全程融资,成为了中储物流金融进一步拓展的关键。
    目前来看,随着中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功能性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其物流金融业务将呈现如中储常务副总经理姜超峰所指出的几大趋势:一是从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发展;二是从自有仓库监管向库外仓库监管发展;三是从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四是从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五是从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
怡亚通——供应链上的范本
    相对于中储,怡亚通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物流金融的魅力。创立于1997年的怡亚通,先后经历了“单一代理通关”和 “IT物流”等第三方物流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导入供应链管理模式。仅仅10年,怡亚通就从单一环节的小型货代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最领先的供应链专业服务商,其每年业务额保持40%多的年复合增长率。
    作为一个轻资产的公司,2008年怡亚通资产总值已增至65亿元,主要客户包括GE、IBM、AMD、CISCO、PHILIPS、清华同方、海尔、英迈等国内外顶尖企业。
    相对于本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商,怡亚通主要采取的是目前国外物流企业普遍采用的 “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供应链上核心的制造企业将生产研发之外的非核心业务转包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将所有流通环节整合起来,提供包括从订单下达、仓储、配送、销售、资金回收与结算等各环节的整体服务。这种 “管家”式的服务使整个供应链物流运作过程更加一体化、响应速度更快,还能减少库存,降低管理成本。
    不过,如果怡亚通仅从事供应链一体化业务还不足以体现和别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区别。研究发现,通过物流金融业务来有效支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运作才是怡亚通飞速发展的深层动因。因为怡亚通在接到核心企业的外包业务后,需要整合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分销商甚至制造加工商等来从事相应的采购、仓储、分销等各类业务。当这些企业资金出现问题时,怡亚通需要用资金流来支撑相应的物流运作,包括资金垫付、相关结算和应收账款回收等,而这些运作仅靠怡亚通自身实力,是难以做到的,它们需要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事实上,在具体实务中怡亚通正是从银行获得了大量的授信额度,从而给供应链运作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这样既保证了物流的不间断运行,保证了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得以实现。而且,怡亚通还可以通过物流金融业务获取高额的息差收入,以及保险结算等其他的金融增值服务收益。
    由于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服务与单环节功能性物流服务区别较大,所以怡亚通提供的物流金融业务也出现了和中储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不一样的特性。
    在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过程中必然牵涉到采购垫资、生产流通、销售到货款回收各个环节,若要对这一过程形成资金支持,不仅需要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还需要相应的预付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以及保险、结算的有机配合,这样才能保证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和无缝化衔接,因此怡亚通的物流金融业务呈现了强烈的全程性和组合性的特征,反映了供应链时代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
    由于要在转型中的中国市场实施现代化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怡亚通开展物流金融面临的挑战也是高难度的:
    一是资金流来源有待扩展。为保证资金流的顺畅,同样从事一体化服务的国际物流巨头UPS与DHL等都通过收购银行,使其为物流业务提供资金支持。而受国内政策限制,这一混业经营模式对怡亚通而言无法实现。
    目前怡亚通所需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可靠资金的来源较单一,而且其与银行的业务关系稳定性也比不上中储与银行的战略关系,如果国家采取收缩信贷的政策手段,则对倚重金融机构资本来进行一体化服务的怡亚通而言,其业务量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二是风险控制方面有待加强。由于怡亚通是轻资产公司,为客户代付货款的规模又较大,怡亚通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任何一次的收款不畅,都有可能给公司资金链带来较大打击,而且怡亚通从事的一体化服务涉及的环节特别多,处理的业务繁琐,风险控制难度特别大,所以怡亚通在风险控制方面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
    三是业务外包时的控制问题。作为供应链整合商的怡亚通,不可避免要将许多物流业务外包。那么,如何借用社会资源进行物流金融业务的有效运作和控制,从而支持一体化服务,就成为怡亚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关键。
    根据怡亚通物流金融的特色与面临的问题,可以预测怡亚通发展的趋势:首先,物流金融业务从支持国内供应链运作到支持跨国供应链运作;其次,多方扩展融资渠道,重点防范资金风险;第三,风险控制措施逐渐加强;第四,建立与运行更加完备的网络和物流资源来解决业务外包时的控制问题。
成功源自核心优势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储与怡亚通,它们一个是重资产,一个是轻资产;一个是功能性的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一个是第四方供应链整合服务商。
    同时,一个扎根于中国特有的现货交易市场,主要从事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业务,因此其选择的物流金融也以存货质押为主,然后逐渐地向供应链上下游扩展。而另一个则是追随现代化物流管理的潮流,主要从事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因此其选择的许多物流金融创新业务也呈现出全程性和组合性特征。
    其中,一个体现了物流金融业务在我国发展所独有的现实性和本土化,一个则体现了物流金融业务在供应链时代的发展趋势。
    这样非常鲜明的对比,表明了物流金融业务在现实中的实际表现具有强烈的个性。如同管理模式一样,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也同样可以学习,但不可复制,因此现实中的物流企业都应从自身的核心优势出发,找到自己开发物流金融业务的独特模式,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