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加减法

2008-7-12 13:01:00 来源:现代物流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王萍
    “完不成节能减排的任务,我就要辞职。”2007年5月份,甘肃省省长徐守盛在 “军令状”中立下重誓,他用“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方式彻底切断了节能减排工作上的退路,终于赢来了甘肃省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大获全胜。在2008年两会期间,当崔永元问到: “想您上任的时候肯定是想发展这个地方的经济,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会不会跟您后来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有些矛盾?”他回答, “应该说发展和治污减排、节能降耗,如果说按照过去的一种发展观念,的确有矛盾,因为要发展,而且发展的主导是以工业经济为主,搞工业经济的,所以一点污染,跑冒滴漏没有,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而且很有可能速度越快,发展越快,污染越多。
    这看起来像是一道特殊的算术题:一边做 “加法”——发展经济,一边做 “减法”——节能减排,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家只愿意做 ‘加法’,而不愿意做 ‘减法’,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如果 ‘减法’做得好,做得巧,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实是做了 ‘加法’。”
    新型工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高增长。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节能降耗认识的不足,造成了发展的高成本,再加上企业重发展而轻社会责任,没有足够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高耗、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一大难题。
    钢铁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的行业,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市场的客观需求,在增加了可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同时,也增加了污染,都是增加,表面看起来是1+1,而实则最终的结果却是1-1,即你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那么你的最终所得仍为0。“毫无疑问,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作为企业家,不仅要学会做‘加法’,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减法’,努力把能耗和污染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履行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飞达集团董事长朱国平在诠释他的“加减法理论”时给钢铁行业做了一道很好的例题。
    但“减法”的本意不仅仅在于彻底消灭,而是在改造过程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进而为科学发展提供一个“加速度”,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只有具备了做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这道加减算术题的智慧和勇气,才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