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提出“两型社会”建设初步构想
2008-6-9 11: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区域布局
全面提升5015km2发展布局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按照空间、产业、交通融合的方式,湘潭全面调整和提升全市域5015km2的发展布局,在空间上规划为试验区、核心区、先行区三个层次。
试验区:湘潭市域范围5015km2都属于试验区范畴。全市域通过建设以公路、铁路、水运、轻轨交通为主体的立体大交通体系,通过纵横全市县乡(镇)的9条干线公路的新建、改建,对外全面打开三市融合通道,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一主”(中心城区)、“三次”(韶山市、湘乡市、花石镇)“多点”(若干重要乡镇)的扇形城乡发展结构体系。
核心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288km2(其中城市两区280km2、湘潭县968km2、湘乡市40km2)。按照东建西拓、南跨北进的思路,充分展现一江两岸特色,构建“一轴两区四带”的发展格局。“一轴”,即芙蓉大道轴。将107国道从城区经过的路段整体东移,对接长沙的芙蓉路,形成100米宽、连接长株潭的城市群发展轴。“两区”,即河东城市中心区和河西城区。“四带”,即湘江生态经济带、长潭西线经济带、天易经济带和320国道西线经济带。
先行区:湘潭还以九华新型产业园、易家湾-昭山生态经济园、下摄司-竹埠港循环经济示范园、高新区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园、泉塘高效生态农业园等五个主题园为主体,规划建设北接长沙,南至南二环,东至株洲,西至姜畲,围合面积达420km2的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使之成为“两型”产业的聚集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交通布局
构建两个“1小时经济圈”
路相通,城相连。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湘潭将着力构建以公路、铁路、水运、轻轨交通为主体的立体大交通体系。
湘潭将对外打开通道、对内形成网络,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两个“1小时经济圈”:市际之间,贯通对接长沙、株洲的芙蓉大道、清易路,促进三市相向融合,以省府为中心,构建市际1小时经济圈;市域之内,建设纵横覆盖全市农村乡镇的9条干线公路,加快东二环、五大桥和长株潭城市轻轨建设,实现市域范围内任意县(市)区中心、各小城镇与市级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
公路方面通过国家干线“两纵”(京珠东线、西线)“两横”(长常高速、上瑞南线)和区域干线“三纵”(长潭西线、京珠高速、星沙渌口快速路)“四横”(319国道、长沙南环线、上瑞高速、株潭南环线)的建设,以及107国道东移、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和城市快速二环线、五纵五横主干路网,形成高速、快速和常速相结合的公路交通网。
铁路方面,通过建设潭锰线和韶山铁路北延与长石线连接,规划建设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响水辅助站、京广线昭山站至湘黔线湘潭东站的连接线,同时改造提升湘潭和湘乡车站。水运方面着重建设九华中心港,马家河联运港和易俗河物流港。城市轻轨交通方面,规划从易家湾、跨江连通九华、经富洲路连接湘潭河西与河东新区、经芙蓉大道(107国道)返回易家湾形成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环线,向北放射至昭山、九华,向南放射至易俗河,向西放射至云湖组团。产业布局
推进六大工程、八大改革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湘潭“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中,明确了六大工程:以“两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以昭山绿心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以湘江综合治理为核心的环境保护工程、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以创新为引领的示范区建设工程。
产业方面,湘潭将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为目标,加快冶金、建材、火电、化工等传统产业循环经济和信息化改造,发展精深加工,提升技术含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并落实落后产能强制淘汰制度,关停一批“两高”产业和“五小”企业,特别是对湘江沿线的企业,要集中治理、限期达标,对无法达标的企业责令关停。
以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火炬创新创业园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打造湘潭九华IT工业园、湘潭风电产业园和湘潭新材料工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同时,大力扶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等重点生产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以九华、步步高为代表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万楼、旧城改造、精品旅游线路等项目建设。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小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精品钢材、现代物流业、全国红色旅游、现代农业示范、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八大产业基地。
为打破陈旧体制的桎梏,探索“两型社会”发展新模式,湘潭正着手实施八项改革,即“两型”产业发展体制改革、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自主创新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稿源:三湘都市报]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