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下的经济生活

2008-6-30 13: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面对高油价,青岛市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一方面努力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赢得市场优势;一方面进一步实施节能降耗,尽最大的努力消解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于加工制造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节能”已成为一个极为关键的词汇。假如说,30年前的节能只是一个概念,20年前的节能仍是一个口号,10年前的节能成为一种选择,现如今,节能则已成为企业的本能

    6月19日以后到加油站加油的私家车主,许多人神情专注地盯着油表上飞快跳动的数字——国家发改委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同时宣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这是自去年11月国家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后,再一次大幅度上调油价。

    “油价终于涨上来了。”这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反应。实际上,当国际油价在新年首个交易日开盘后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继而110美元、120美元、135美元、140美元屡创新高后,对于油价的忧虑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成品油市场价格放开的国家,油价的不断上涨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例如油价上涨使日本家庭外出活动减少,一些开设在高速公路和国道旁边的饮食店和娱乐场所经营状况渐趋恶化,有些因客源稀少已被迫关闭;美国越来越多的市民则因油价高企放弃了驾车,据美国联邦公路局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人的驾车里程同比减少了120亿英里,美国一些州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甚至开始考虑实行4天工作制,为工作人员节省汽油钱。

    对于国内的汽车消费者来说,“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似乎没有形成太大刺激,当大排量高油耗的SUV乘用车销量因高油价在美国大幅下滑时,我国的国产SUV前5个月销量却同比增长了39.7%,进口SUV更是增势迅猛。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即中国原油和煤炭价格由市场调节,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则由政府调控。油价倒挂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炼油企业亏损加剧,位于我市的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连年亏损,在内部深入挖潜降低成本后,只有每桶原油的价格在97美元以下,该公司才能盈利。“当每桶原油涨到130美元甚至140美元时,我们的亏损程度可想而知。”该公司有关人士说。

    而恰恰是因为成品油价格由国家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远低于国际涨幅,即使炼油企业亏损严重导致成品油供应紧张,像私家车车主这样的终端消费者依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实际压力。然而,与原油相关的国内加工制造企业却没有那么轻松。记者了解到,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以及6月20日国家再次大幅提高油价,给我市众多的加工制造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专家指出,自2003年国际大宗商品涨价以来,我国一直维持着“剪刀差”的价格传导模式,即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始终高于终端的居民消费品价格。在“剪刀差”模式下,国内企业承担了成本的上升,但由于产品价格受制于市场供求,大多数企业不敢轻易提高产品价格。而在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原材料离原油越近的企业,其受到油价上涨的钳制越大。

    实际上,除了节节攀升的油价,这些年来,国内企业已从未间断地承受着煤、电、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对于那些耗能高、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来说,创出新高的油价甚至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面对高油价,青岛市企业将作出怎样的抉择?记者掌握的情况是,除了极少数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化解压力外,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一方面努力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赢得市场优势;一方面进一步实施节能降耗,尽最大的努力消解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于加工制造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节能”已成为一个极为关键的词汇。假如说,30年前的节能只是一个概念,20年前的节能仍是一个口号,10年前的节能成为一种选择,现如今,节能则已成为企业的本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分析,6月20日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短期看可以缓解国内供需紧张,长期看将向市场传递正确的价格信号,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高油价将是长期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高油耗的SUV在国内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国内的私家车车主会像发达国家的有车族那样,慎重地选择:是开车?还是用其他交通方式出行?

    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当企业和普通消费者都将节约用油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伴随着“高油价时代”来临的,将是“节能时代”的来临,而这对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运输业:被高油价吃掉最后的蛋糕渣

    东李转盘的青岛市货运市场,车流如织。大大小小的运输企业的招牌在这里簇拥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

    天璇物流的招牌是比较醒目的一个,虽然前来办理货运业务的客户仍络绎不绝,但总经理牛犟却高兴不起来:从6月20日起,0号柴油的价格从5.17元/升大幅上涨到6.1元/升,这意味着包括他的企业在内的全市3000多家公路货运企业,在被无序竞争已经将利润蛋糕切得如刀片般薄之后,终于又被高企的油价吃掉了最后一点儿蛋糕渣。

    公路运输企业无疑是对油价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因为这个行业大约1/3的成本来自于燃油成本。此次0号柴油价格的涨幅高达18%,这是牛犟从事这个行业以来所见过的最大幅度的涨价。“我们的车以前从青岛跑广州一个来回,油费大约1万块钱,现在就要增加将近2000块钱。”而这增加的燃油费用,恰好吃掉了原来这一个来回车次的利润——除去所有成本之后,原先的利润可以达到1000元到2000元之间。

    牛犟粗略给记者算了算,仅以天璇物流青岛公司的零担运输为例,每年的货运量3万多吨,一年就要多消耗将近100万元的燃油费用。

    可即便如此,要想一次性给车加满柴油仍然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柴油荒的问题有所好转,可仍很严重,加油站依旧限制加油。在青岛市区一般每次限量加300元,沿途一般限量加400元,这点儿油对于我们的这些大货车简直是杯水车薪。”牛犟告诉记者,原来从青岛两天半就能到广州,可现在由于要不断的沿途加油,时间被拖长到4天,车辆周转不畅实际上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又增加了。

    除此之外,新劳动法的实施、超限超载治理、车辆的涨价和其他越来越严格的行业政策等,都使企业成本进入了一个上升的快速通道。

    对于运输企业来说,成本的增加只可能自己消化掉,长期以来的无序的、激烈的竞争已经将价格传导机制完完全全地失效。牛犟告诉记者,天璇物流现在有40多辆车,200多名员工,在青岛当地属于中大型规模的运输企业。企业的客户包括了海尔、海信、南车四方等大企业,面对高企的油价,这些客户的生产成本同样居高不下。“大家合作时间长了,关系也比较密切,现在只能大家互相理解,共渡难关。更何况,一旦我们涨运价了,还有的是不涨价的运输企业,这个行业的竞争太激烈了。”

    牛犟所指的,就是那些运营并不十分规范的小运输企业,由于不像正规企业受到那么多的约束,这些小企业的成本低得多,越是油价高企的时候,这些小企业的价格优势反而更加明显。

    为了控制燃油成本,牛犟开始给自己企业的每辆车都安装具有控油功能的GPS行驶记录仪,虽然每辆车的一次性投资增加了3000多元,但他认为很值得,“这么高的油价,不控制怎么受得了。”此外,他还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确保使车辆空驶率降为零。

    但是,尽管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成本压力,牛犟仍然对高油价对运输业的冲击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成本的上升是个必然的常态,真正吃掉利润大蛋糕的罪魁仍然是长期以来的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青岛本地的公路运输企业已经达到3000多家,其中自己有车的达到2000多家,此外,还有很多外地运输企业在青岛设立分公司。

    这些运输企业在竞争策略上基本不存在差异性,不难想象,价格几乎是惟一的竞争手段:行业的平均运输价格一直维持在0.36元/吨公里左右的水平,长期低于国家制订的0.4元/吨公里的指导性价格,而0号柴油的价格却从2002年的2.32元/升上涨到目前的6.1元/升。

    而这些低价背后的所谓成本控制,无非就是钻政策的漏洞,多拉快跑。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了,物流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是一个能够真正帮助生产企业节约成本的行业。一个好的物流企业,即使运输环节不赚钱,但仍能通过物流链条中的其他环节,比如仓储、供应链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赚到钱。”牛犟说。

    事实上,青岛这3000多家运输企业虽然名字上叫物流公司的不少,但能真正称得上是物流企业的,屈指可数。

    但是,尽管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包括牛犟在内的有心要加快转型为物流企业的民营运输企业的老总们,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混乱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自身的生存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又何谈发展呢?

    “我们希望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能够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维护好市场竞争环境。也希望政府和协会能够促进运输企业之间的整合,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和转型。”

    

    

    石化行业:利润迅速萎缩

    油价高企,以生产原油和天然气为主的上游企业因此受惠,而它们或许是产业链条上惟一因此受惠的一环,紧随他们之后的炼油企业,则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利润迅速萎缩。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早就越过97美元/桶这一盈亏点,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早就接受了“炼一吨油,就产生数目可观的亏损”这一现实,而即使这样,该公司仍在员工中倡导“节约每一滴油、每一度电、每一丝锅炉蒸汽”,该公司一位负责人指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节能降耗和工艺改进,进一步挖潜的空间已经不大,“但毕竟,节约一点是一点。”对于持续亏损的国内炼油企业来说,国家给予的补贴始终是杯水车薪,实现拯救的根本之道,依旧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

    每次油价上涨时,与原油关联度较大的如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芳烃类产品以及其他有机化工产品都水涨船高,化工行业于是哀声一片。早在2005年,我市以废油加工厂起步、销售收入一度逼近70亿元的广源发集团,就因原油价格上涨和成品油价格倒挂,旗下涉油企业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停顿,在巨大压力下,该集团无奈与中国化工集团合作进行重组。

    而主要原料来自原油的润滑油行业,同样在2005年就迎来“行业的冬天”,一年间生产润滑油的主要原料平均涨幅高达41%,国内润滑油行业亏损面达到99%,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青岛王冠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冬天”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依靠研发销售高端产品艰难过关,今年,该公司又研制出具有显著节油、环保功能的“巴士乐”机油产品。“在油价疾速上升的形势下,只有在高端市场和特色市场上拥有优势,才能有别于一般企业而获得生存机会。”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油价上涨,对于以原油产品为原材料的企业的打击极为直接。我市有一家中等规模的化纤企业,其主要产品是锦纶帘子布,而这种帘子布是拖拉机轮胎上的辅料。这些年来,这家企业饱受原油价格上涨之苦,今年以来的油价上涨,更使其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目前,这家企业正在讨论是否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我市纺织界一位资深人士指出,面对高油价,这家企业的出路只能是转而生产其他领域的产品,“如果继续生产低附加值的拖拉机轮胎用帘子布,恐怕其惟一的结局就是倒闭。”

    

    

    钢铁行业:寄望节能减排和新品开发

    据国内知名钢铁业资讯机构Mysteel研究中心估算,国家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整个钢铁行业下半年要增加181亿元左右的成本,平均吨钢成本增加67元左右;因电价上调,钢铁行业下半年要增加16.9亿元左右的成本,平均吨钢成本增加6.25元左右。两项合计,下半年平均吨钢成本将增加80元左右,部分企业吨钢成本增幅可能达到100元左右。

    尽管钢材价格屡次随原材料涨价而上调,面对来势凶猛的油、铁矿石、煤、焦、电、运价格轮番上涨,我市的青钢集团早在去年就不把化解压力的重点放在上调钢价上,而是将目光转向节能减排和新品种开发。

    今年4月,青钢集团炼铁公司第三套共用型TRT装置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至此,该集团炼铁公司6座高炉全部都配置了TRT装置,标志着青钢余能循环利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此每年可节约电费2500多万元,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6月,该集团完成对焦化厂排烟系统的改造,改造后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半年时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而就在不久前,该集团专门组织了一支由烧结、炼铁、炼钢、高速线材厂、物流等单位一线职工组成的代表队,参加全市的“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旗帜传递万人签名活动,号召员工从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做节能减排活动的实践者。

    青钢去年还加大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目前高强度胎圈钢丝用钢盘条的生产工艺趋于成熟,低碳易切削钢、汽车悬架簧用弹簧钢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集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种钢产量,已占到钢材总产量的79%以上。

    “铁的事实和严峻的形势表明,只有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才是化解压力的长久之计。”该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当节能成为本能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汽油和柴油价格的上涨,水、电、煤炭、运输以及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促使国内加工制造企业近两年来发生了急剧改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节能当作本能。

    记者了解到,由于饱受煤电油运价格上涨之苦,双星集团未雨绸缪,将产品的运输外包给专门的运输车队,所以此次油价大幅上调,双星在运输成本上没有感受到压力。但该集团一位负责人也对未来表达了忧虑:“假如油价不断涨下去,也许外面就没有运输车队和我们签合同了。”

    面对油价上涨,双星作出的第一反应,就是继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该集团技术部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原先,双星员工针对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进行了一项小革新,即在车间里设置了油槽,专门收集从设备里“跑冒滴漏”出来的油,但现在,大部分油槽却被取消了,“即使用油槽收集,仍会出现浪费。我们现在一旦发现设备有跑冒滴漏现象,立即对设备进行维修,让油槽也下了岗。”

    发电企业主要消耗的是煤炭,消耗的柴油每年也就是千吨左右,与消耗的煤炭比起来可谓是“毛毛雨”。然而,为了降低成本,华电青岛发电公司如今不敢在节油方面有丝毫放松。

    华电青岛发电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进行锅炉点火时,一般要用柴油助燃,当遇到煤质不好的情况时,还要将柴油投放到锅炉炉膛中助燃,每年大约要用2000吨柴油。“6月20日调整油价后,每吨柴油的价格上涨到大约8000元左右,这样我们光是柴油每年就要花掉1600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于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约用油,华电青岛发电公司专门出台措施,严格控制柴油投放的时段和用量,甚至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当锅炉不需要柴油助燃时投放了柴油,作为生产事故处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