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工程机械行业机遇和责任并重

2008-6-28 0:2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吴清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四川地震已经逐步进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据记者了解,救灾和重建过程中,对工程机械等大型工具的需求非常明显。这突出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紧急救援时期对大量倒塌建筑、废墟的清理工作;然后是灾后重建阶段众多新建筑以及道路的施工等。而随着灾后重建的启动,工程机械也将担当起更加重要的角色。  
机遇众多
“灾后重建会有大量的房屋、公路、桥梁等需要修建,这会带动土方、混凝土、起重机械的需求。”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俞琚说。他认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对包括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以及压路机、桩工设备、泵车在内的各种工程机械产品都会有较大需求。
据了解,这些机械设备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拆除废弃的建筑物,另一方面还要在承建新建筑物时一显身手。所以,建筑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重型卡车,以及履带起重机等都是急需的。而对于具体后期需求量,专家表示还有待评估。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不同阶段的产品使用方式并不相同。在紧急救援阶段,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公司为灾区积极捐款捐物,体现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多强调的是付出。在紧急救援阶段结束之后,重建工作对大型机械设备的需求,也会给相关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商机。而收益的程度,则各企业之间也各有不同,业内龙头企业效益的增加会较为明显。
据悉,此次地震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更多是体现在品牌影响力上,如在推土机、装载机、起重机和压路机等设备,国内企业的生产实力较强的,如山推股份、柳工、厦工、徐工等都比较具有竞争力;而在挖掘机行业,国内市场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国内企业如柳工、三一重工等所占比重并不高。
“如果国内企业能够此时迅速介入,会是个不错的品牌推广时机。”俞琚说。 
同时,这也许也会是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提高研发和制造水平的一次契机。在这次灾区救援中,一种名为“工程装斗”的新品挖掘机表现就颇为亮眼,比起一般产品更适用于灾区倒塌建筑物的清理,搬移钢筋混凝土墙体。
对此,业内专家也指出,虽然近年来国内各大工程机械公司都在不断研发和推出各类新品。但地震用工程机械以及现场操作技术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仍然还有不少差距。
“这次汶川地震主要集中在四川的几个县级市,且多为山区,对灾后重建和工程机械产品都提出了较多特殊的要求”,俞琚认为,如何生产更加适用和优良的产品,对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更会是一个机遇。
   因此,争相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如果可以借此次地震救灾的宝贵实践机会,在细分产品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上下一番工夫,进一步提高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制造水平和工艺,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利的。

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对于紧急救援行动急需的重大工程机械设备,政府现在更多的是紧急调拨和征用,相关的工程机械公司主动捐赠一批工程机械设备,还有不少工程机械企业携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志愿开赴灾区。”俞琚认为,在紧急救援时期,即使对设备的需求有所增加,但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的业绩并不会有明显影响。
“所以我觉得这次抗震救灾和救援行动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责任”,俞琚对记者说。
而对于不少证券分析人士都认为的,重建对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加大是个利好消息的说法,工程机械企业本身并不愿意过多谈及地震对行业业绩的影响。
江淮重工的销售副总经理申孟根告诉记者,首先灾后重建是一个区域性、突发性的需求,所以对公司的销售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对全国市场造成较长期的影响;他认为具体的需求和影响还得看灾后重建的实际情况和政府规划。
而此间,三一集团董秘办张姓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称,目前还很难确定公司能在未来的灾后重建中得到多少合同,对于获利情况更不愿意多谈,只能表示“可能会对销量有所影响”。
据记者了解,现阶段各家上市公司的设备以向灾区捐献和政府调拨为主,并不会产生收益,因而就目前而言,不会对生产企业产生实质性利好。但灾后重建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政府对用于灾后重建的运输车辆、工程机械类产品有可能通过项目向企业招标或者其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而这对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机会还是均等的,主要区别还是在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