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会诊”钢企兼并潮

2008-6-26 13: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韩冀倩 实习记者 王京
编者按
    近一段时间来,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消息不断。看来,正如钢铁业内人士预计,2008年将是我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年。
    钢铁行业的频频联合重组意味着什么?其中的关键问题有哪些?将会给钢铁市场价格、上下游产业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带着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不同领域的专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朱四海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钢铁产业重组不应成为政府指令性重组。
    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钢铁企业的合并、重组属于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属于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权利,然而,由省级政府主导钢铁企业合并、重组,显然与上述政府改革目标相左。
刘文亮(红动(福州)资本有限公司国家理财师、分析师):
    新钢铁集团的出现是积极的、利好的。
    同一区域的两大钢铁企业合并主要是通过资源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这样可以规避恶性竞争,结合人才、科技和资源的共享,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站在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下,新钢铁集团的出现又是迟早,必然的。
张亮(今日钢铁网渠道部经理):
    应尽快给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更大的整合机会和空间。
    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尽快推出立足全球,着眼长远的产业政策,通过政策扶持,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在重组整合中,尽快成长出有全球竞争力的领袖企业。同时,也应尽快给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更大的整合机会和空间。
    现代物流报:今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重组动作频繁,从武钢与柳钢重组;济钢和集团合并,到唐钢与邯钢牵头组成河北钢铁集团,近日,以宝钢为首联合广钢、韶钢组建广东钢铁集团的消息也终于尘埃落定,作为业内人士,请谈一下您是如何看待眼前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的?
    张 亮:一幕幕不争的事实正向世人展示着中国钢铁产业整合重组路上匆匆的步伐,这也将为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留下深深的足迹。伴着钢铁行业的频频联合重组,虽然中国钢铁产业散、乱、差的局面不会因此而顷刻改变,但是,我们已然看到了一个另人欣喜振奋的良好势头。
    朱四海: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中国钢铁产业重组是必须的。推动钢铁企业合并、重组的力量来自于多方因素,但是,面对国际原料市场和国际同行的竞争,钢铁企业只有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才能够迅速取得成本优势,并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控制力,增加在国际市场谈判的话语权。
    刘文亮:新钢铁集团的成立对钢铁行业应该是积极的利好的,这样可以减少钢铁业的竞争和价格混乱场面,在资金、科技、人才的优化下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当然对小企业来说就是面临被收购或则破产的格局,站在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下,新钢铁集团的出现是迟早的,必然的。
    现代物流报:您认为我国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会一帆风顺走下去吗?
    张亮:中国钢铁业的整合重组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但是钢企整合之路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从现况来看,政府的主导因素在钢企整合过程中远远多于企业的市场行为主导因素。
    一方面,钢铁企业的兼并过程中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审批问题、税收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级别管辖层的审批、资产剥离及整合也异常困难。要把原本独立运作的钢铁企业重组成一个大型钢铁集团面临着诸多困难,从人事到管理,从公司策略到公司资产等等,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期。此外,强弱联合较易、强强联盟较难也是钢企整合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朱四海:钢铁行业重组进程中,困难会来自于由谁主导,还来自于如何避免重组失败乃至“反重组”?这两个问题都由于没有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利益关系而变得错综复杂。
    本质上,钢铁产业重组属于企业行为,但由于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资委是各大钢铁企业的最大股东,这就使得重组带有强烈的政府色彩。由于钢铁企业都是地方纳税大户,面对宝钢集团、武钢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强势跨地域重组,在“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下、在GDP考核机制下,中国出现了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钢铁产业重组。但是,这种重组的主要动机是规避外部兼并、建立进入障碍、保护地方利益,因而不是真正市场意义上的重组。这股力量对于推进钢铁产业重组、提高国内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控制力既可能是一种促进、也可能是一种阻碍。
    而且,由于在省域内可供重组的企业选项非常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空间狭小,更重要的是被合并的企业还不一定是“情投意合”的,呈现被动式重组,磨合起来很困难,重组绩效面临挑战,甚至出现重组失败的结局,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刘文亮:按国家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分析,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是行业分布不均匀,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科技和环保差距太大,使得在能源利用方面有浪费和破坏环境的危险。国家发改委希望通过大企业牵头资源科技优化,努力把我国钢铁企业由原来的产能落后散乱改变为集中,提高科技环保,做到具有世界竞争的钢铁企业,国家重组几大钢铁集团可能正是处于这个原因,但是过程要很艰难。
    现代物流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钢铁生产商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即寻求更低的原料价格及更高的成品价格。重组后的钢铁集团,将会给钢铁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未来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刘文亮:新钢铁集团的出现会对上下游行业带来更稳定的发展,这样更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不会出现价格的暴涨、暴跌和资源浪费。2008年国际铁矿石的暴涨给中国钢铁企业带来了一个提示。
    朱四海:重组从根本上讲属于企业和市场的边界调整,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企业作为一种长期合约形式,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的优势,因而可以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出现,但这不等于说企业可以完全替代市场。企业有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优势,却增加了管理费用,两种费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替代市场的程度,也就是企业的边界,它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范围。重组的根本目的,在于调整企业的市场边界,通过改变企业与市场的边界,构建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培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
    张 亮:未来20年,在钢铁行业发展的下一轮周期中,定会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拼争格局(主要是成本的竞争),目前正处于布局调整之中,未来三到五年,现在市场中“上游成熟度相对较高,下游十分散乱”的格局将逐步转好。而中国的钢铁企业掌门人应该警醒,不能只是满足于躺在眼前高需求、高利润的舒服日子里,对跨区域、大规模整合面临的复杂的资产、人事难题,如何以更积极的心态和姿态去寻求发展壮大的出路。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尽快推出立足全球,着眼长远的产业政策,通过政策扶持,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在重组整合中,尽快成长出有全球竞争力的领袖企业。同时,也应尽快给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更大的整合机会和空间。
    现代物流报:较以前,合并组建成新钢铁集团后会有什么样的优势?并将会给联合钢企各自带来什么样的利与弊?
    张 亮:合并组建成新钢铁集团后,不仅有利于减少企业内耗,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同时也将使我国钢铁企业散乱小的状况得到有效改观、产业集中度得到不断提高,对于钢铁产业链向纵深拓展,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也终将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的“话语权”和提升对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刘文亮:同一区域的两大钢企合并主要是通过资源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这样可以规避恶性竞争,结合人才.科技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合并肯定是会对企业一方带来负面的影响,否则大企业也不存在收购的意思。
    以宝钢为例,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宝钢重组广东钢铁企业后,广钢将淘汰全部炼铁、炼钢和轧钢落后生产能力,韶钢将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高炉和小转炉,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受此影响,广钢股份大量主营业务面临淘汰。但是,中长期看此次重组对广钢股份和韶钢松山可能有利好,尤其是韶钢松山进入宝钢集团体系后,将获得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在铁矿石资源进口上获得更高议价能力。
    朱四海:2007年,中国760多家钢铁企业生产各类钢材5.69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产量超过500万吨的企业仅有20多家。面对控制全球75%铁矿石贸易量的世界矿业三巨头淡水河谷(CVRD)、力拓 (Rio Tinto)、必和必拓 (BHP Biliton),中国钢铁企业只有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通过有效的市场力量,对上游原料生产商形成制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