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对武汉经济圈的支柱作用

2008-6-22 15: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内容摘要:武汉经济圈是以中心城市—武汉作为核心枢纽城市,与相关八个城市以及经济腹地在现代物流的支撑下,构成的开发性经济循环系统。现代物流促使物资、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多种形式在该系统中形成“对流”,发挥强大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有利于促进武汉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武汉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武汉经济圈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
关键词:现代物流 武汉经济圈 重要支柱
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的新的专业化领域和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落后的产业支撑的经济必定是落后的,新兴的、充满朝气的现代物流必定会带来经济新的繁荣。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下,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新的必然趋势。
   在湖北省“十一五”规划中,武汉被规划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湖北“十一五”期间将投资2000亿元,重现“九省通衢”的辉煌。 “九省通衢”新内涵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转北”,武汉“不特为楚之咽喉,亦为九省之通衢”,自古就是中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上世纪80年代初武汉市提出“两通”(交通、流通)的设想,率先向全国敞开市场,以图借此助推大武汉的起飞。然而,此后武汉的努力,并没能让“两通起飞”的战略真正实现。所谓的“两通起飞,内连华中,外通海洋”,实际的结果是不仅没能做到“外通海洋”,甚至连“内连华中”都没做到。武汉的辐射作用连湖北省都没能完全覆盖。而长江“黄金水道”在1986年到达顶峰之后以20%的速度迅速衰落,武汉交通枢纽的优势所剩无几,缺乏制造业支撑的流通也一无是处。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交通和流通’,重新认识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和组织、牵引、拉动作用。”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最重要的是交通,交通优势就是市场优势,市场就是优化配置资源。发展流通,就是要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后将其辐射出去。一个城市的聚散功能决定了这个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武汉这个华中特大城市,人口830万,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各种要素的聚散。” 千亿打造物流新体系据悉,“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将重点建设64个交通重点项目,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铁路方面,湖北正在兴建、扩建4条铁路,武汉—安康、武汉—九江、武汉—合肥、武汉—广州专用客运线。届时武汉将跻身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和六大客运中心,从武汉乘火车可直达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京汉、穗汉的铁路行程届时将仅为4小时,沪汉、沪渝,将分别仅为3.5小时和6个小时。公路方面,未来五年,全面贯通“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全省高速公路、铁路里程将分别达到3500公里、3400公里,分别在目前基础上增长100%和50%。五年后,全省各市州将全通高速公路和铁路,武汉到省内所有县市均当日可达。航运航空方面,武汉港将成为江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长江上的最大“喂给港”,航道总里程达到8555公里。总投资27亿多元的天河机场新航站楼建成后,面积将是现在的4倍多,货物年吞吐量将达25万吨。管道建设上,重庆至湖北的忠—武天然气输送管道在湖北境内贯穿10个市州,全长1043公里,年输送天然气能力达40亿立方米。为未来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配套的江苏仪征至湖南长岭原油输送管道,也即将兴建。该管线贯穿湖北武汉等六市,规划年输送原油能力达2700万吨。不久前,武汉“1+8”城市圈被列入“十一五”国家城市群发展专项规划。这等于把武汉城市圈放在全国经济的宏观框架和全国城市群的整体结构中来布局。有专家评价说,在这样的框架中,“九省通衢”新优势的实质是:通过立体交通网络,把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川渝经济圈连接在一起。
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作为该经济区域内空间流转集中系数最高、综合优势最强,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核心枢纽城市,与圈内其他八个城市以及经济腹地在现代物流的支撑下,构成开发性的经济循环系统,依托物资、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多种形式的“对流”在该系统中发挥强大的集聚与扩散功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圈的共同发展。
武汉经济圈重点发展三大产业群(带):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环保等产业群,建设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市产业带;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出口加工等产业群,建设仙桃、潜江、天门市产业聚集带;以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为龙头,推进汽车零配件、食品工业、农产品及加工、磷化工等产业群,建设孝感市产业带。这三个具有鲜明区域经济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带)的形成,将对武汉经济圈发展现代物流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武汉经济圈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圈内首先推进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保证经济圈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畅通。几年以后,从武汉市城区任一地点,半小时可以到达连结圈内城市间的外环高速公路,武汉轻轨将直达圈内八个城市,圈内电话将实现同一区号;在经济圈内还将实现金融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武汉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幅度将高于湖北省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GDP年平均增长将达到12%以上,到2010年圈内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将提高到70%左右。在现代物流的促进和支撑下这三个具有鲜明区域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带)的发展必将推动武汉经济圈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武汉经济圈的发展,也必将对湖北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要求现代物流具有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近几年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经济总量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化步伐加快、外贸依存度提高,必然带来社会物流总量急剧增长,经济发展速度与武汉经济圈现有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和相应的物流服务能力的基础之上。没有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强大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将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地增长。
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发展现代物流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要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当前武汉经济圈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从整体上减少社会的物流总量,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用最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降低车辆空驶率和迂回运输,减少道路拥堵和废气排放,推行“绿色物流”等,都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要求抓住机遇发展现代物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物流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国际上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已基本上进入我国,服务对象为国内生产和流通企业,活动领域拓展到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大部分企业都是独资经营模式。
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外资企业“引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引发了物流竞争新格局,我国的物流企业将面临与具有世界一流经营能力的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这对我国的物流业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一场不可避免的竞争。
为了更好发挥武汉经济圈中心城市—武汉的经济聚集、扩散效应,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武汉具有优越的交通基础条件,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综合运输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优于周边的省会城市郑州、长沙、南昌,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集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综合运输中心的优良基础;武汉是全国高等院校聚集的四大都市之一,拥有众多的各级各类科研院所,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建立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信息中心的必要条件。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吸引更多国际著名企业聚集武汉经济圈,提高武汉经济圈经济融入全球化发展的水平,将构建一个新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提出未来几年武汉经济圈的交通发展蓝图。到2020年,武汉将形成“三环十射”的快速交通公路骨架,呈“井”字结构的通达全国重点城市的高速铁路系统,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的航空网络和通江达海的水运交通体系,向世界展现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全新的“九省通衢”,使武汉经济圈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游,张敏.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规律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
  2.刘志扬.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竞争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
3.方志权,焦必方.中日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02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