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遭遇拐点

2008-5-8 13:4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建立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也是缩小与国外物流企业之间差距的关键。  
  2005年,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实现物流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建立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也是缩小与国外物流企业之间差距的关键。所以,应该在工业、商贸和农产品等流通领域,加快推进物流管理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  
  外资涌入带来强大冲击波  
  我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去年12月底全面放开物流市场。外资的涌入必会给新兴的物流行业带来强大冲击波。随着我国外贸份额的逐年加大,物流业对外资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除快递市场之外,外资对航空、港口、铁路类企业的参股、并购活动也将加剧。  
  国外的物流巨头企业有着技术先进、资金丰裕、实力雄厚和全球范围网络的较大优势。随着市场的开放,他们会逐渐渗透国内市场,利用技术资金和全球网络的优势吞噬国内的物流市场。如UPS(全美联合包裹)的速递业务已遍及中国120个城市;马士基已在中国建立了9家分公司,6家办事处,不仅在上海开设了独资的配送中心,还准备近两年内再建10个配送中心;APL(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在国内已拥有30家分支机构等等。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UPS、联邦快递、敦豪、天地等公司纷纷高调推出在中国的投资和网络建设计划,希望在这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  
打破“小、散、全”的状态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全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880亿元,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高出1.4%和3.8%。全国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物流企业多达73万家,以广州宝供、中远物流、海尔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区域 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物流企业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能够提供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很少。国内也有少数的企业正逐步向现代物流靠近,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目前,中国物流行业的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小、散、全”的状态,许多先进的物流系统并未被真正引入和使用,物流企业的新一轮重组购并在所难免。一方面,物流公司将面临分化、重组,一些具有实力的物流公司会兼并一些实力不强的或有特色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市场将越来越趋于细分、趋于专业化,各类物流公司只有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才能立足。  
  虽然中外企业实力差别很大,但是目前各有各的市场,还不会形成面对面的抗衡。中国的传统物流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网络、办事处,在网点上具有相当的优势。比如邮政的网点可以深入到乡镇、到农户,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加紧扩大自己的实力。未来3~5年内中国的物流市场很可能形成一个由外资物流企业、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和转型的大型国有传统储运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实现物流作业自动化 
  要想在竞争之中立足,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目前,内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很少企业使用专用的仓库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库存管理仍主要由手工操作,最多不过是Excel电子数据表等软件的运用。  
  国内企业应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如SIM(单品管理),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射频识别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WEB(网络技术,包括Internet,Intranet,Extranet),GMP(优良制造设施),SOP(标准操作程序)等,向立体仓库发展,实现物流作业自动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