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2008-4-2 12: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我国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大多数产品的分销渠道没有严格的冷链环境,80%的易腐食品在运输中没有温度监控,导致农副产品在最终消费前的损耗量也占世界首位。
  湖北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一些企业冷库建设、冷藏车运输具有相当规模,冷链技术和信息化管理逐步采用,对农副产品储藏流通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同时,当地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不足、流通成本偏高、产销对接不畅等问题。
  对此,相关人士针对湖北省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实际,经过细致调研,不仅仅是对湖北,更是从国家的层面,给出了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果蔬损耗率约为25%~30%,年损失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肉蛋禽、乳制品、饮料等食品冷藏运输率达到100%,蔬菜冷藏运输率达到95%,果蔬产后损耗率在5%以下。据调查,我国苹果的保质消费率不足20%,低质消费高达40%;而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可保障常年消费中熟果品。蔬菜水果是我国的优势产品,由于冷链物流不发达,致使很多产品达不到国外质量要求,无法实现对外出口。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减少从产到用的消耗,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有助于降低销售价格并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设施和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装备陈旧,成为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瓶颈。根据中国制冷学会统计资料,2006年,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万立方米),而美国2003年冷藏库容量就达到8848万m3,2007年美最大的20家公司经营着4900万立方米的冷库,美国美利冷公司(AmeriCold)一家就有1180万立方米冷库。
  我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湖北省除武汉、襄樊、宜昌等大中城市建有冷库外,其他各市、区均没有大型冷库;武汉市冷储能力为16万吨左右,远低于上海的35万吨,当地的冷链设施设备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据了解,湖北省许多冷储企业和流通企业瞄准了冷链物流发展机遇,着手设计项目,规划投资,当前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两到三年是湖北冷链物流的大发展期,企业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要坚持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双百工程”的重点支持内容,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中部是国家的粮仓,遍布了众多的蔬菜、水果、肉品和水产基地,“双百工程”支持的企业和项目要向中部倾斜,提高每个项目的支持资金比例,引导企业拓展交易、结算、信息功能,建设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对企业冷库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冷库建设标准高,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据调查,建设容量为1万平米的冷库约需资金4000万元。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流通业发展中,设立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
  对购买冷藏车辆、专用叉车与货架以及建立检测中心等给予资金支持。据有关企业介绍,冷藏运输车价格约为30~40万元/辆,为一般车辆价格的2~3倍;进口冷储专用高架叉车价格为26万元/台,货架为1700元/组,按每万平米仓库需叉车4台,近900组货架计算,需投资250万元;建设一个能检测生物九项、理化二十多项指标的检测中心需投资400多万元。建10000平米冷库,企业在硬件设备上需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为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政府对企业购买冷藏车辆、专用叉车与货架及精密检测仪器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应享受农业同等优惠政策
  农副产品的保鲜加工和储运是农业生产的再继续,其冷链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
  我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于两个“千家万户”,一是千家万户的农民,一是千家万户的市民,与“三农”有着广泛直接的联系。据调查,当前湖北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主要是收购、储藏和配送,有的开展了分类和包装等简单加工,基本没有深加工业务,利润水平还都很低。冷储企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冷链物流还是在搞农业项目,是弱势产业,不可能达到市场利率要求,靠贷款就死定了,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扶持。”
  根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应将其统筹进入农业领域,给予农业同等扶持政策。
  免除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营业税。目前物流企业运输业务营业税税率为3%,仓储业务营业税税率为5%。即便统一按3%征税,仍然偏高,对农副产品物流应减免营业税。
  享受农业用电用水价格。现在武汉市农业用电约为0.3元/度,工业用电约为0.6元/度,商业用电约为1元/度。维持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现企业支付一部分为商业用电价格、一部分为工业用电价格,成本增加近3倍。应允许冷链物流企业以农业用电计价,并根据冷库用电特点,按峰谷电价分时段计价。
  协调解决冷链物流的
  运输困难湖北省农副产品物流企业正在冷储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异地采购,促进农副产品的南北流通,扩大辐射力;同时向冷链物流配送增值服务发展,充当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和配送中心。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冷链物流业成本中过路桥费占较大比重,虽然国家高速公路开辟了绿色通道,部分省市干道也减按60%收费,但仍不能根本降低较高的运输成本。
  要畅通物流,作为人民吃饭直接需要的农副产品要首当其冲。
  要减免过路费。据企业反映,湖北过路过桥、高速通行费占总运输成本的15%~35%,有的甚至超过50%。应对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
  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绿色通行证不足、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对重点物流企业和试点企业应优先颁发绿色通道通行证,在数量上也要给予照顾。
  放宽农副产品配送车辆进城限制。各大中城市要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向超市、销售点配送的车辆放宽进城时间和通行路段限制,实现方便高效的物流配送。
  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决定其在流通中必将经过多次集散,而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只形成了一个初期的市场,国内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肉品、水产、部分蔬菜等仍存在采用原始包装方式,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冷链设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在监管上更是存在空白。冷链物流各环节需要具备更高的组织协调性,而标准化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不利于为冷链各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也就难以建立可靠、迅捷的安全核查和可溯性信息系统。
  冷链技术及其标准化是实现冷链物流大发展的必要基础,当前要采取如下措施。
  要制订强制性行业标准。上海市已公布了冷链物流地方标准,湖北省只有一些大型企业制定了部分企业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
  要推行商品包装标准。商品包装标准是提供高效信息的重要基础,也是便利冷链中储存、搬运、销售的基本手段,有利于产品质量安全的追踪,减少产品召回成本。应要求各行业提出相关的包装标准,包括材料标准,标明产地、生产日期、重量、口味等,以及转基因等特别标识,由国家推行实施。
  政府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各物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管理系统、信息中心和市场交易中心,但还没有形成整个冷链物流上下游间的信息共享。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增强农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培养重点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企业一部分是由商贸配送企业扩展形成,一部分是早期的冷储企业改制发展形成的。多数企业积累少,底子薄,历史包袱重,在经营中面临很多老国有企业所共有的困难,虽然在冷链建设中曾获得政府的扶持,仍需要在业务开拓给予大力支持。
  湖北省大型商贸企业和批发市场以及原有冷储企业是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它们依托已有的优势向冷储和流通两头延伸,发展潜力巨大。
  要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可考虑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贴息等方式扶持、奖励重点企业。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用于流动资金、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在符合贷款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也要从优。
  给予有条件的冷储企业国家储备任务。建议对符合条件的冷储企业给予承担一些储备任务,帮助其调整经营理念,增强竞争和应变能力。
  方便冷储企业融资。冷储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仓单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项目,既可为驻场客户提供融资途径,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也可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增值服务水平,有关部门应为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业务提供便利。要大力帮助冷链物流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
  鼓励企业与大型食品加工、餐饮和连锁销售公司的密切合作。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充当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储运中心和地区供应基地,拓展和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客户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经营水平。
  鼓励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特别是特色产品的专业合作社,方便流通企业在田间地头的规模化收购和储运。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经济产业带,为重点企业培育高效、优质、稳定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