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4-19 2: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摘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时间不长,存在多方面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需求。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前景及我国物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探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最后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
 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交易方式的创新,特别是流通模式的变革。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已经成为有形商品网上交易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没有一个有效的、合理的、畅通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发挥,电子商务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电子商务在促进我国物流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1)电子商务要求物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实现信息化,因为电子商务的一个优点是能保证企业与各级客户间的即时互动,企业能与客户一起就产品的设计、质量、包装、交付条件、售后服务等进行交流。这就要求物流系统中每一个功能环节的即时信息支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物流才能实现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电子商务也要求物流实现智能化,以提高物流的现代化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电子商务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电子商务使得企业可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功能。电子商务对物流的最大影响就是,如何提高运输速度以缩短客户在网络中产生的产品虚拟可得性与实际产品可得性之间的差距。
    (3)电子商务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在传统经济活动中,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时代,这些竞争内容虽然依然存在,但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而单个企业难以达到这一要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状态,在相互协同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的前提下相互竞争。
   (4)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求提高物流技术水平,以提高物流的效率。此外,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物流效率的高低,也影响着电子商务高效率优势的实现问题。只有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流管理当中,才能确保物流的畅通进行,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1.2 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1)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和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物流虽然只是电子商务若干环节中的一部分,但往往是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如果没有处理好,前端环节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在电子商务下,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均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但对于物流,只有诸如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进行,多数商品和服务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2)物流能够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我国加入 WTO 后,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更加重视跨区域物流,只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才能解决电子商务中跨国物流、跨区物流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
   (3)物流能够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从而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电子商务能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问题。但只有将商品及时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高效率的物流系统,才有高效率的电子商务,才能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1.3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1) 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行业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2) 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形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3) 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过程中,物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学要通过专家体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支持。
   (4) 网络化
    物流有基础设施平台和基础信息平台两大平台,现代物流的网络化同样是围绕他们形成的。一方面,信息平台见够了物流的信息网络,另一方面,庞大的物流基础设计平台中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结点以及物流的交通耘锄网络又构成了一个连通各个地区和各企业各个部门的实体网络。在物流信息网络的支持下,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各种限制和贸易壁垒的取消和接触、同一的区域市场、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形成,物流的试题网络式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的快捷进行,进一步使区域物流、国内物流乃至国际物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5)虚拟化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社会大物流系统的动态调度、动态储存和动态运输将逐渐代替企业的静态固定仓库。由于物流系统的优化目的是减少库存直到零库存,这种动态仓储运输体系借助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充分体现了未来宏观物流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虚拟企业、虚拟制造技术不断深入,虚拟物流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内部虚拟制造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作到柔性话,即能真正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和技术的提出,将生产和流通集成起来,根据需求组织生产,温暖派物流活动。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者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运作。
2、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自80年代从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以来,流通领域的现代物流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 体而言,我国的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现代物流的需要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2.1 物流观念陈旧
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对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我国企业往往认为物流服务导致成本上升,而不是产品增值。 
2.2 商业环境相对落后,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1) 我国企业的自营物流占主导地位,导致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不能充分利用。 
(2) 物流业服务范围窄,横向联合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档次
低,装备落后,很难满足客户在服务质量和时间性方面的要求gu。 
(3)我国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2.3 缺乏现代物流人才,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国外物流教育很发达,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落后。物流知识,尤其是现代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甚至许多人不识物流为何物。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知道它主要的业务领域是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不知道它是对这些传统业务的 新的整合其业务领域也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运输和仓储而成为连接原料、半成品供应,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成品配送的全过程服务,成为涵盖商流、实验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子系 统的综合体系。并且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更是匮乏。 
2.4 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制约,物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完善。
在传统的条块分割的体制安排下,物流的许多活动被割裂至各个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 信、对外贸易、国内贸易等,仅运输业就牵涉到铁道部、交通部等若干个部门,部门之间缺 乏高效协作,致使运输过程中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环节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成为物流过 程中的“陷阱”。此外还有海关管理程序、物资采购等方面的一些规定也影响了物流业综合 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业务领域的拓展,进而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这与电子商务的要求也是背 道而驰的。因此物流发展要跨越部门和地区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需要建立一部完 备的物流法规,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要求。
 3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物流业发展缓慢,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电子商务的需要
  从整个物流行业看,物流企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配送中心的发展刚刚起步,规模小而分散,相互间配合协作性差;附属于企业的物流业务部门不愿旧有利益的丧失,即使存在物流自营水平低、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仍对第三方物流采取排斥的态度;一些大型集团企业的物流战略在基层组织中尚未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等。从整个区域看,全国性综合物流系统尚未建立,目前只有深圳、上海几个大城市开展物流规划研究,区域物流规划远未广泛开展。
  3.2 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
  虽然对物流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我国企业对物流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中国生产、销售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物流上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装备、技术和资金上,最突出的还是体现在观念和认识上。政出多门现象严重,部门企业协作性差,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企业条块分割严重,缺乏互联互通;物流系统发展缺乏综合规划,缺乏区域性的物流网络体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分别进行,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自建的仓储和运输队伍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
  3.3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企业自建的仓储和运输队伍规模较小,无力投入人力资金开展信息化建设;大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如运输车辆技术(车型)结构不适应货源结构变化的需求,缺重少轻现象普遍;货运站、货运枢纽规模小、网点少,技术设备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货运枢纽及其运行体系。
  3.4 物流业发展所处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物流系统是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地区、部门、行业,必然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3.5 人才短缺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国外物流发展经验来看,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人才缺乏,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则刚刚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非常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4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 
  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将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经济环境与市场条件来看,经过2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国内物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对物流业发展提供较多的政策支持,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比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从产业领域来看,存在以下机遇:第一,在外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业务,开始起步并进入规范性发展阶段。
  适应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物流业发展应标本兼治,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人手建立起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
  4.1 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物流有以下特点: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网络物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的处理能力,而是物流信息系统,即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软系统。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业竞争力(见图2)。
  具体措施包括:
  (1) 加快物流领域信息网络建设
  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全国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嫁接,抢占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建立多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完善物流实物网和虚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建网上物资贸易和物资配送服务市场,提高全国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推进EDI项目建设,建立全国交通通信服务专网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编码、调制和时分多址技术,并集成现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与智能应用系统互联;运用全程物流理念,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基本建成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以邮电通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形成以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
  (2) 推进物流企业敏捷化改造
  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综合化、网络化大型骨干物流企业。一是建设物流企业内部网
(INTRANET)。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互联网络,加快物流企业自身的敏捷化改造,初步实现从商品订货、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所有步骤的“全程物流管理”;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网络,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的流通渠道,以此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二是实现物流企业对外联系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建设EXTRANET)。通过与国外著名物流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形成较完善的全国物流网络并与全球物流网络无缝对接,运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管理,为品牌企业及B2B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从物流系统规划、咨询、集成到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全球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4.2 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从国外物流企业功能发展来看,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仓储、分拨和运送等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由于不断缩减供应链成本的需要,美国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们要求物流公司做得更多一些,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新加坡环球公司亚太地区总裁保罗·格雷厄姆称,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服务,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响应。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延伸服务领域,建立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鲜明的综合物流体系已是全球物流业发展潮流所在,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增值服务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将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发展形式、速度和范围上有更大的突破。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如配货、配送和各类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以及其它按客户的需求提供的服务。电子商务涉及到企业流程的再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在进行物流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时,需综合考虑合同、保险、单证、语言等诸多因素。具体来说,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综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顾客需求出发,开展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注重综合集成管理,重视联运代理的组织功能,为“全能”型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流程再造,为供应商、消费者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服务。技术创新内容包括:在物流服务项目、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规范质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突出有吸引力的新物流服务项目;物流系统要素技术创新的商业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活动效率,并取得满意回报;技术创新内容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协同,使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物流过程、管理水平得到发展。
  (2) 加强互动,优化整合物流组织管理体系
  发展第三方物流,缩短数字化差距,必然涉及多部门、行业的物流资源和整个物流组织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国际组织、社会民间组织以及私营部门之间的互动,搞好规划与协调,促进我国物流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私营部门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日益显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有望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其专长、知识及经验将有益于物流业的改革。从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程度看,我国物流系统将来会从两个方向集聚,一是专门为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的实物配送企业,二是本身拥有电子商务体系的物流配送企业。此外,从事传统零售业的大型商业集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服务;特许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先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全国建立零售网络,解决物流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开设网站,经营电子商务,也是一种新的形式。优化整合物流组织管理体系涉及上述多种形式的物流企业。
 (3) 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
  一方面,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工作。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制,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在大学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另一方面,物流系统的运作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培训服务,可以培养它与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可以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物流管理水平,可以将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传达给电子商务经营者,也便于确立物流作业标准。
  4.3 构筑全国范围内有效协作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
  物流活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物流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必要从全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物流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物流业的空间优化整合,构筑全国范围内有效协作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
   5 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否真正体现电子商务优势的关键因素。虽然电子商务进入中国已经有好几年了,但业界的炒作、媒体的宣传并不足以使电子商务在中国取得长足的进展,落后的支付手段和缓慢的物流配送仍然使电子商务看起来像个理论名词。其原因并不是技术的欠缺,而是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所致。在我国,由于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起 步较晚,相对落后,电子商务物流方面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电子商务物流在我国具有巨 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态势很好。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大胆实践,制定可行措施和有力对策,大胆探索,就能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 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物流业之间的差距。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差距的一次机遇,也是摆在企业面前的挑战。处于起步中的我国物流业需要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与成败得失经验,丰富完善我国的物流理论体系,科学的指导企业的物流实践,努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21世纪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系列教材》作者:张理 编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05月 
2.《新编现代物流学》 作者:王之泰 著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02月      
3.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21世纪本科应用型经管规划教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者:鲍新中 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4.《当代物流学(第8版)》作者:墨菲,伍德 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10月 
5、张铎 周建勤主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7、周明主编,《物流管理》,重庆出版社,2002
   8、洪水坤 陈梅君主编,《物流运作案例》,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9、王明智主编  《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 《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作者:杨路明 等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11.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全球化·整合·创新(2007年)》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物研究中心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