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迈向国际航运中心

2008-4-18 21: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东海之滨,杭州湾口,长江口外。

   上海港,正以世界第一大港的博大胸怀,展现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心。

   199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东亚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次年1月,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在沪召开,正式启动了以上海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2年后,也就是2007年,上海港完成4.92亿吨货物吞吐量,连续3年保持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15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20.4%,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这里,通达北美、欧洲、地中海、波斯湾、红海、非洲、大洋洲等世界12大航区,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往来,吸引了国内外65家船公司加盟国际班轮航班营运,平均每月开出的国际国内航班达2182班,其中国际航班达1009班。

   “2010年,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2020年,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今天的发展定位,思路清晰。

   今天的上海港,不仅是上海的,还是长三角的,也是长江经济带的,更是全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并将成为世界的重要航运中心。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面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迫切需求,上海港的作用与意义正得到全新的考量。

   不断延伸的经济腹地

   从长三角到长江经济带

   长江沿岸的重镇武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2005年以来,武汉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开始以35%的增速迅速增长,对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一变化与上海港密切相关,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投资5亿元,与武汉港务集团携手对武汉港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建立化工码头、改建既有集装箱码头,武汉港作为中部物流枢纽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强化。

   “长江黄金水道是全世界水运最繁忙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7省2市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上海港作为长江和海岸形成的弓箭点,有必要进一步延伸功能、向长江经济带辐射,推动长江沿岸港口建设,服务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戌源表示。

   战略布局,点线结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长江战略”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丁向明介绍,近年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投资近30亿元适时推进与武汉、九江、南京、江阴、太仓等长江沿岸港口的战略合资合作,并投资参与了九江港务集团的整体改制,九江城西港区建设于2007年10月30日正式开工,双方在互利合作、互动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上海港2615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长江中转集装箱达到5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达到28.6%,高于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25%的增速。

   随着我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深水港————洋山深水港2005年12月10日开港运作,上海港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综合竞争能力增强,上海港对长江流域外贸货物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强化,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2007年四川、重庆、湖北和安徽四条航线的货物吞吐量与上年持平,为0.33亿吨,而集装箱运量完成80.7万标准箱,同比增加30%,其中重庆航线外贸货物100%以集装箱运输。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上海港将成为我国内陆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的平台,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戌源的判断十分敏锐。随着长江沿线区域经济的梯度发展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长江沿线地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较快的主要区域之一,在“十一五”期间将保持8%—9%的增长水平,外贸进出口额增速为15%左右。

   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上海港最直接的经济腹地。如今,长三角经济发展正与上海港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根据长三角两省一市提出的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GDP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水平,外贸进出口额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增长水平,预测2010年外贸进出口额为1.1万亿美元。

   长三角强劲的进出口需求为上海港不断增长的货物吞吐量提供着有力支撑,同时,上海港的发展正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7年底,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海关正式启动了长三角地区海关区域通关试点改革,在原跨关区快速通关作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虚拟的海关区域数据平台,实施“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的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作业新模式,至此,长三角区域进出口物流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实现跨关区申报、审单、验放。

   对于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而言,由政府有关部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上海港与周边港口合作将是他今年乃至今后数年工作的一项重点。“2006年,上海港与南通港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上海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发展集装箱、大宗散货等可以向长三角周边港口转移。如大容量矿砂可以在舟山港减载,然后再到上海。”

   “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个网站,成立一个港口合作研究中心……”已经召开两次的长三角16城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联席会达成了这样的合作共识。许培星表示,“2008年8月,长三角港口合作研究中心将正式建立,我们从机制体制上深化合作,包括规划、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这一合作将在长三角市长合作机制下推进。”

   从长三角到长江经济带,上海港的经济腹地不断延伸,从更广泛的范围内成为联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节点。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带动腹地能源物资及原材料需求的增加,正不断拓宽腹地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领域,对上海港未来的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不断提升的对外开放水平

   从浦东外高桥到洋山保税港区

   2008年对于上海深水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兵来说,是充满期待的一年。从去年11月开始,落户于洋山保税港区的公司开始运营保税物流业务,这将成为企业今年的发展重点,也将是今后的发展发向。“我们目前建立了2个保税仓库,保税港区里像我们一样看好保税物流业务的企业有60—70家,目前已经有六七家企业开始运营。”

   企业看好保税物流业务来自对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独特政策优势的信心。作为我国第一个叠加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政策的新型港区,这里本身是口岸关、保税关一体,给予企业更多方便。如允许出口一次报备,分批进关;保税物流企业的“出口一日游”业务最快一天内就可以完成,而进口转出口业务,最长一个星期能够全部完成。

   商机是巨大的。2007年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为600万标准箱,根据规划,随着今年12月3期B标段码头启用,这一数据最终将达到1500万标准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