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结构调整又逢良机

2008-4-15 12: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杨世新上海报道
    “联合重组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产量的累积,也不是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大,根本上是结构调整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在第三届国际钢铁市场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向记者表示。
    罗冰生的话我们从两广基地项目可以得到验证:两广钢铁基地项目的审批,即宝钢联合广钢、韶钢,武钢联合柳钢是在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上的一次联合重组,“宝钢将根据国家要求,在对广东省现有钢铁企业韶钢和广钢进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在湛江建设1000万吨级钢铁基地。原则上不新增钢铁产能。”宝钢集团不锈钢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余海峰对记者说。同样, “武钢联合柳钢、昆钢也是在淘汰三厂落后产能在基础上实现联合,”武钢集团国贸公司海外部部长何康勇向记者表述。他同时强调,新建成的防城港基地定位高端,主要为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宝钢、武钢的联合在业内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业内人士看到这次联合重组的意义非凡。
    钢铁业向沿海布局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着战略调整的是, “在促进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实现国际竞争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为什么要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升级,我们来看一看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国华为我们提供的一组数据:2007年我国净出口钢材4577.5万吨,平均每吨净出口钢材收汇515美元,他分析,如果扣除进口铁矿石和使用煤炭的费用,以及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所得的利润非常有限。再从进口来看,2007年,我国钢材进口平均吨价为1218.3美元,其中,进口板材的均价是出口板材均价的1.5倍;进口棒材的均价是出口棒材均价的2.3倍;而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大的钢铁管配件的进口均价达1.15万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同类产品均价的6.6倍。 “巨大的进出口价差表明,我国钢铁出口多为低附加值产品,而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严峻。”黄处长慨叹到。
    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俞晓松, “多年来,我国的钢铁生产主要以量为标准,生产企业发展技术水平不高,企业产品结构以低附加值为主,产品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多次参加世贸组织谈判的他,对本国产品有更多的期待。
    “我国钢铁业的资产投资结构、产品生产结构和产品出口结构都要进行调整,要向高端迈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出了解决的办法。
    在宝钢的生产车间,我们真实体会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魅力:整个的生产车间看不到一个人,完全是全自动控制,在板材生产车间,一卷板材经过几道工序从轧坯到打卷就是几分钟时间完成。讲解人员向我们介绍,宝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开始了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目前,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前三强。已经迈向世界500强的宝钢,正在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销售收入达500亿美元以上。
    “宝钢的产品定位高端,80%的产品是汽车面板和家电面板,我们家里使用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等,每天都在与宝钢发生着联系,现在我们用的一元钱硬币就是宝钢生产的,宝钢的产品替代了进口,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触摸宝钢。”说起宝钢,宝钢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更多的中国钢铁企业应该以宝钢为导向,调整结构,定位高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满足高端生产和消费结构产品,让更多的中国人也有着更多的自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