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成功实施

2008-3-3 1: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谈起物流信息化,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信息系统本身的先进程度,而忽视了物流信息化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信息系统如果只在企业内部运行,完成企业内部物流的管理功能,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其开发和设计都不是太难的问题。而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仅关注信息系统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同其它领域的信息化相比,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第三方物流信息必须具有标准化和通用性的特点。由于物流是一个大范围的活动,物流的信息分散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信息源点多、信息量大,如果在这个大范围内未能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规范标准,则信息缺乏通用性,甚至失去自身价值。 
2、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很快。因此,对信息工作的及时性要求很高,在大的系统中,为了确保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和处理都要加快速度。 
3、信息的自动识别功能。物流信息的种类很多,不仅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有不同的信息种类,而且由于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还必须收集、整理、并识别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 
4、信息系统具备智能化决策功能。现代物流的智能化己经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可以借助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 
基于第三方物流信息化自身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系统本身的问题,要成功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必须解决以下几基础性问题:  
1、 基本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自动化  
2、 物流信息的标准化与通用性  
3、 业务流程和管理思想的科学合理性  
以上三个问题是物流信息化的三个支撑点,是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无论信息系统本身多么先进,第三方物流都不能算是成功的信息化。 
支点之一:物流基础技术——物流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现代物流的发展推动了物流装备与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对物流认识与研究的日益深入,各种能帮助进行物流作业与管理的物流技术也相继面世,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的程度。这些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的采集与跟踪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IS和GPS技术;另一类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技术,包括EDI技术、XML技术以及各种局、广域网技术等。 
1、 物流基础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物流基础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物质基础。第三方物流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基本信息的采集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第三方物流涉及环节多,时空转换迅速复杂,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量大,信息要求要准确及时并能实现快速传输,因此,只有现代物流基础技术的支持,采用自动化的信息读入设备,利用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工具与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对物品进行跟踪和调度,才能满足系统对基本信息实时、准确的需要。这也是第三方物流实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商流统一与协调的需要。如果把信息系统比作人的大脑的话,那么,各种物流基础技术就是人的五官和传输神经。没有敏锐的五官和和传输神经,再神奇的大脑也会瘫痪。 
2、 物流基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国物流的起步比较晚,现在的物流企业大多数都是从传统的储运类企业转化而来,无论是物流理念、管理方法、还是现代物流装备的使用水平都要落后发达国家二十年。在物流发达的欧洲和日本,象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已十分普遍,而在我国,除了象宝供、海尔等少数大型的物流企业在物流作业的全过程都运用较先进的物流技术外,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在物流的部分环节运用了少量的自动化的物流技术,有些中小物流企业甚至还基本上处于原始的手工作业状态。这种状况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物流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处理程度,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 
3、 充分利用物流基础技术奠定物流信息信息化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 
现代物流的精髓就在于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物流,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支撑,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固化于物流信息系统之中,应用于整个物流过程的管理,从而实现物流过程的合理化与高效率。但物流信息系统与一般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就在于物流面对的是种类繁多的物品以及这些物品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的位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整个过程要借助于自动化的物流装备与技术。 
我国第三方物流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以现代物流基础技术为支撑的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充分的运用现代物流基础技术,使物流基本信息与数据能快速、准确、顺畅的进入信息系统,这是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进行成功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第三方物流成功实现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支点之二:信息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基础 
1、 信息标准化是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基础 
物流信息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非标准化带来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可以想象,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信息标准体系,大家各自为政,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还需要设计专门的交换接口或由人工来输入,以适应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协议,这势必造成极大的不便和重复劳动。   
2、 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物流标准化方面已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但从标准化的整体水平来看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 
(2)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 
(3)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落实盲目。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一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组织的调查中发现:在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3、 搞好物流标准化建设,为物流信息化打好管理基础 
物流要实现现代化,标准化要先行。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必须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以国家为主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零售业、制造业、物流企业、软硬件提供商、集成商及一切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支持和推动中国物流信息标准化。通过建立物流信息标准体系,使得企业在实施电子化物流过程中,共享一套信息交换框架,使物流信息交换协议公开化、标准化,物流货单文档标准化、条码化,使物流信息采集自动化,企业之间物流信息能方便地共享、互动;使企业内部的系统能够达到“即插即用”方式,方便与外部信息的接口,从而避免大量重复劳动和未知的集成问题。 
(2)联合产、官、学的力量,启动“企业间物流信息交互标准体系”研究项目。要以解决企业问题为先导,推动部分事实标准,集中在企业应用层。要了解现在物流信息交互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有什么问题,现在企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要从重点行业,如家电、IT、零售、电子商务等入手与行业领先企业互动,推进中国物流信息标准化进程。 
(4)要尽量借鉴成熟的先进工业标准,跟踪国际标准,在国家标准没有覆盖的领域根据实际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对没有相关标准的,应该根据实际制定物流信息标准。 
支点之三:BPR——物流信息化的战略基础 
1、传统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弊端 
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都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及泰勒的“科学管理”之上。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强调内部分工,企业内层层请示、层层监督,形成自上而下、梯阶控制的金字塔状的集权控制模式。这种组织形式适应了当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要求,对企业的发展一度起了极大的作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强劲,企业因此处于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市场格局和经营环境之中。传统的金字塔状的企业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劳动分工使管理费用日益增加,“金字塔”组织模式使管理效率降低,管理人员难以经历整个管理流程,因而无法独立处理整体性管理问题,各职能部门只对自身业务负责,从而助长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进而导致部门间的冲突加剧,机构的庞杂和管理的多层次,致使信息处理与传递以及决策的速度大大降低,应变能力随之减弱,致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的利益受到损害。现代企业在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设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2、BPR的基本内涵 
BPR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建立横宽纵短的扁平式柔性管理体系,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以集体智慧将企业系统所欲达到的理想功能逐一列出后展开功能分析,经过综合评价和通盘考虑筛选出基本的、关键的和主要的系统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  
3、基于BPR的物流信息化战略  
许多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建立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之上,造成了先进的信息系统要迁就于落后的管理方式。事实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一个管理方面的工程,然后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如果只是简单实现原有过程的自动化、电脑化,提高现有业务流程的效率,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带来副作用。新的物流工具与技术以及新的业务处理方式,没有合适的操作流程,体现出来的先进性不会明显。信息技术最重要、最具有创新意义的部分,应该是支持企业现有的流程的改造与优化,充分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带来的优势,提高物流企业业务处理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以顾客为中心,充分利用最新的物流技术,重组业务流程,使物流过程更加合理化、高效化,使物流系统反应更敏捷,顾客服务更周到,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增强企业竞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