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汽车行业供应链常见问题

2008-3-11 21: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我先前写过一篇文章,描述了一家汽车行业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的几个问题,但那代表的是一个个体,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大量汽车行业客户的沟通和了解,总结了当前企业在采购供应链环节(从厂商发出采购订单开始,直至供应商的原材料上产线)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写出来跟大家探讨。 
首先我们来描述一下当前的采购现状。目前厂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绝大部分是利用电话、传真或者Email,有少数大的企业之间会采用EDI来进行信息交互,但由于EDI成本很高,真正能使用的还是极少数。目前采购经常会见到以下情形: 
      --采购员创建一张采购订单(或者从ERP系统导出),传真、Email通知供应商。 
      --几分钟后打电话给供应商,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或Email,如果没收到,就重新发送一遍。 
      --厂商的仓储部门(生产部门)会询问采购员,采购的货物是否能按时、按量到位。(很可能会询问多次) 
      --采购员打电话给供应商处,询问对方对采购订单的确认情况,是否能按时、按量送达货物。(很可能会询问多次) 
      --如果对方确认的数量或者到货时间跟采购要求有差异,会手动记录下确认信息,然后判断(手动输入ERP系统,重新进行判断,或者跟生产部门确认)供应商的供货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如不能满足,则需与供应商再次进行磋商,等待供应商再次确认,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当厂商自身因为生产计划的变更,引起采购计划的变更,采购员需电话通知供应商,进行新一轮的磋商。 
从上面的运作中可以看到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信息沟通不及时:厂商发出采购订单,供应商进行订单的确认反馈等这些操作,对方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结果,往往有很长的延时,通过电话来获取这些信息。(我曾经遇到的一家企业一般每周三发出订单,要到下周一货物到达第三方仓储录入系统的时候,才得知实际到货情况,而实际到货情况有时候与采购要求是不一致的,此时就会需要去紧急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影响客户订单的交付) 
二是无效作业较多:比如采购员多次的电话询问供应商,订单是否收到,订单是否确认,确认情况如何等,而且从本质来讲,这些作业不产生任何价值,浪费人力资源,属无效作业,应该越少越好。 
三是易出错:很多信息通过电话沟通,手动记录,容易产生错误。 
四是很多作业需要手动处理,低效且易出错。比如供应商的反馈信息,需手动输入ERP,或者与生产部门(计划部门)进行磋商后,才能完成订单的确认。 
        以上分析了当前汽车行业供应链中常见的部分问题,后面我将探讨更多的问题,涉及VMI,涉及3PL等。 

     在上文中我主要描述了汽车行业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本文我们将继续往下探讨,当有第三方的仓储介入此采购环节中后,会有更多的一些问题。而利用第三方仓储,在目前汽车行业非常普遍,这里面涉及的流程主要是VMI以及JIT要货。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可看到以下情形: 
        • 供应商根据采购订单要求,将货物送达第三方仓储。 
        • 采购员会时常打电话给供应商(或者第三方仓储)询问货物是否已经送达。 
        • 采购商通过电话或传真方式给第三方仓储下达JIT要货单,第三方仓储根据JIT要货单进行发货到采购商生产线(或配送中心),有时会发生缺货状态,比如实际A物料仓库只有1000件了,要货单可能会要2000件,因为采购商往往不知道第三方仓储的准确库存,只是按照自己生产的需要下达要货单。(有很多公司采用了实物看板拉动,来代替要货单的发布,但缺货问题还是时有发生)  

        分析上面的业务操作流程,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 采购商下达的采购订单,往往只有当货物到达第三方仓储以后,才能得知准确的货物到达信息。当供应商承诺数量发生变化的时候,采购商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并做出响应。同样第三方仓储在供应商货物到达之前,无法预先得知何时到达多少货物,以做好收货准备。 
        • 由于无法得知第三方仓储的准确库存,要货数量大于实际仓储数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第三方仓储的库存采购商和供应商都能监控的话,就可进行及时的补货,保证安全库存。 
        • 采购提前期较长,造成对计划变更的及时响应能力较差。 
        • 大量的电话询问,耗费了工作人员很多的精力。 
        • 因为成本或其他一些原因,有些厂商找的第三方仓储并不是特别专业,仓库管理比较混乱,如何规范第三方仓储的库存管理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以上是当有第三方仓储加入到供应链中出现一些问题,后面我将继续跟大家来探讨汽车行业在采购供应链运作中的一些其他问题。 

     本文我将延续前面几篇文章的话题,继续往下探讨汽车行业在采购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 想要对所有物品实现条码管理,但面临两难境地。 
条码是高效和准确管理库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但企业在具体想实施的时候,往往会面临两难的境地。如果采购的物料,供应商都没有粘贴条码,如果都由自己企业的收货人员进行粘贴条码的话,工作量非常大,在不增加工人的情况下,会对正常的收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果要求供应商贴条码,各家供应商需要实施相应的条码打印软件,按照采购商制定的标准进行条码打印,会有很大的难度,很难推行下去。 
• 如果运输是由3PL完成的话,信息不一致会带来计划外的库存 
有些物流外包的情况,特别是国际物流,会因为不一致的信息带来计划外的库存。比如采购商首先制定的计划是要采购3000件A物料,此时3PL与供应商都得到了此计划数量,几天后由于销售订单的减少,造成了采购订单量的减少,假设只需采购1000件A物料了,此信息一般会及时的通知供应商,但3PL一般就不会这样频繁的交互了。实际当3PL去供应商处提货时,供应商常常会因为自身利益的考虑(比如该订单对应的生产已经完成),就会依旧发3000件,而此时3PL并不知晓计划的变动,就按原计划提货。实际运到采购商处,采购商往往会考虑到成本、供应商关系等问题,把所有货物收下,从而造成自身库存的积压。 
• 高产期收货信息无法及时录入到ERP系统,造成库存不准 
当企业在高产期时,仓库每天的收货量非常大,操作人员往往是先在纸质收货单上记录下收货信息,不会立刻输入到ERP系统中,而是等有空的时候才输入,信息可能会滞后几个小时甚至超过1天,造成ERP系统中的库存不准确。而以库存为主要依据的一系列计划的预测也就相应的都会不准确。 
• 在与供应商的结算,付款环节同样存在这一些问题 
比如双方因为一些信息错误造成的纠纷,手动处理、传统沟通方式的低效等问题。 
• 难以对供应商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在当前常见的采购流程中,很难通过客观的数据,比如及时到货率、订单满足率、订单及时确认率等来对供应商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改进供应商的管理。  

本文与前面的两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当前汽车行业在采购供应链运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在后面与客户的接触中,如果有新的发现,将会做进一步探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