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将塑造亚太区供应链的前三大关键趋势

2008-3-1 1:3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Manufacturing Insights亚太区(IDC旗下子公司)发布了一份年度报告,公布对2008年亚太区(不含日本)供应链市场的十大预测。这份名为《2008年亚太区供应链市场十大预测》 (文   
档号AP667105P)的报告提供了前瞻性研究,并对成功的全球供应链战略进行了基于事实的数据分析,就如何既能扩展服务范围、改进绩效、又能最小化成本为制造商提供建议。 

Manufacturing Insights研究副总监Randy Sng表示:“2008年,在日益增长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外包将是实现成本创新和扩展的一项关键战略。除了通过知识工程了解和开发人力资本的技能组合和核心能力外,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论也将成为驱动卓越绩效的关键。使综合性企业能够与其贸易合作伙伴更密切合作的IT投资将成为更迅速地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主要手段。花时间分析脆弱性路线图和构建企业弹性将确保业务的连续性,风险最小化,机会最大化。制造业向 “绿色”发展和构建“绿色”供应链将为环境和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以下是Manufacturing Insights认为2008年将塑造亚太区供应链的前三大关键趋势: 

1. 亚太区外包模式将改变 

亚洲依然是“世界工厂”,特别是中国,但这个工厂的构成将发生变化。受成本和市场前景的驱动,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在越南和印度建制造厂,或寻找外包合作伙伴。印度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业务流程外包中心,但是,本地制造活动和制造服务,如设计和工程,预计2008年将增长。越南将成为新的低成本制造中心。 

2. 外向型IT部署数量将增长 

对领先的制造公司而言,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成功采用ERP系统将不再是公司之间的区分因素。企业目前则是通过采用使管理层能够与组织外部连接的应用在其IT战略和部署方面将自己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即向后与供应链连接,或向前与客户连接。亚洲的制造企业将不断改善其对外连接能力,以使自己区别于竞争对手。 

3. 亚太区的知识工作将增强 

那些寻求持续快速增长和扩展的制造企业将提升价值链,聚焦于日益增多的增值活动。向研究、开发和工程能力的转变将受三项关键因素的驱动:第一,外包知识工作将增加,特别是面向印度,西方公司将寻求利用那里受过良好培训且具成本效益的知识能力。第二,合同制造商出于成本和价格的压力,将寻求通过他们自己的产品开发活动并利用服务现有客户过程中获得的技能实现增长。第三,这一增长方向将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政府将通过国家基金和人力发展计划鼓励公司提升价值链。 

Randy总结说:“十大预测是那些我们认为今年市场上最迫切和最有影响力的趋势或发展,以及那些将产生新的活动和消费的领域。基于我们对全球各地顶尖制造商的广泛调查,这些预测与公司压倒一切的目标,即在一个复杂性和数据量日益增加的环境中更好、更快地做出决策的目标相吻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