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进入QS时代

2008-2-29 11: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包装作为生产的终点和物流的起点,一直以来,都和物流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装作为整个物流运转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是否能有效运作,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物流运转的效率。而就食品包装而言,它更是关系着食品的安全,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明显提高,但包装产品仍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关食品包装安全的问题也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食品包装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也显得顺理成章:从今年的1月1日起,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39种产品,须获得生产许可证并标注 “QS”标志方可上市销售或使用。我国食品包装进入了市场准入的QS时代。
业内人士认为,该认证将是我国对食品包装制品企业实行的第一个市场准入强制认证制度,其将对食品包装生产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将有1/3不合格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市。
食品包装旧貌换新颜
现在去超市和市场买东西,如果您够仔细,就会发现很多的食品包装上有一个 “QS”的标志。其实就QS本身而言,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不过以前的 “QS”认证都是针对食品本身而言,而这些对食品包装实行统一的“QS”认证,在我国是头一回。
而这次,也并不是在食品包装上做一个质量检测,加一个 “QS”标识这么简单。据国家质检总局特聘专家董金狮介绍,这项措施是借鉴了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再融合了我国国情,形成的一个较健全、系统性的标准和审核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董金狮介绍说,该体系包括企业培训、申报、审批、复审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在审核过程中,对包括原材料的选用、生产过程及生产工艺、产品检验、销售等都有严格的审核过程,企业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之后还得每3个月把产品送到国家指定质检部门送检。
对于这样一个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甚至整个食品包装市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那么,在食品生产实行市场准入以后,为何要在食品包装方面,也实行这样一个市场准入制度呢?
这绝非有关部门的空穴来风或一时兴起。根据国内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各地包装袋的总体合格率仅为50%~60%。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造成包装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选用原材料不当,二是随意加入添加剂。目前一些塑料包装袋生产企业为了增加其黏性、透明度和弹性,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增塑剂和稳定剂。增塑剂含有一种化合药剂,极易渗入食物,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近两年来诸如食品包装塑料袋苯含量严重超标、PVC保鲜膜被暴含致癌增塑剂等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这些包装问题直接导致食品安全无从保障,也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包装加上“QS”这个特殊的 “身份证”、旧貌换新颜也在情理之中了。

QS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食品包装的市场准入已经开始实施,并且还将不断推广。那么QS市场准入到底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
首先,从较高的层面而言,是给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变化。正如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监管司司长邬建平所说,它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对食品本身的单一监管,转向对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原料、食品添加物质等的多方位监管;从单纯依靠产品检验的监管方式,转向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审查把关、对企业生产行为过程控制的监管。的确,新法规的出台将对下一步食品用塑料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执法依据。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更好地规范了食品包装生产的秩序。天津科技大学韩永生教授指出,在实施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前,对那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包装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小作坊,政府部门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对于这些企业,往往是一打就跑,跑了又回。
实施市场准入后,对生产企业就有了全国通用的门槛,够不到门槛的企业 “跑到天边也没有用”。能从市场准入源头上把好关,切实有效地管住劣质食品包装的生产源头,给现有的食品包装产业 “小、散、乱、杂”和恶性竞争的发展格局带来新变化,更好地规范食品包装市场生产秩序。
其次,从流通角度看,食品包装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提升,将会使得食品的运输、储存、销售都变得更加便捷,保证了食品畅通的流转,也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放心。
与此同时,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将使得食品包装生产企业更加重视包装检测设备的引进,也为包装检测设备供应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归根结底,实施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无疑可以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对于食品包装生产企业而言,通过市场准入,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净化,市场竞争将朝着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企业是一个良好的市场机遇。另外,产品认证从技术上保证了企业产品符合安全要求,减少了产品的危害隐患,同时也降低了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
董金狮认为,QS强制生产许可证的实施将会使食品包装企业的命运走向形成三类:1/3 的企业由于管理体系健全、产品质量过关容易获得QS许可证,这部分企业基本是大企业;1/3 的企业由于管理体系不是很完善、产品质量时好时坏,因此面临整改,其管理成本将加大;而剩下1/3 的企业由于管理非常混乱,产品质量极不稳定,市场基本是走地下农贸渠道,在生产技术上基本属于 “三无”企业,这样的企业即使整改也很难通过QS许可证,将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
重在落实和坚持
诚然,食品包装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确能够让市场更加规范,也能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从而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但制度本身的一些不完善及国内食品包装生产企业良莠不齐的现状,使得食品包装QS认证的实行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而在这个措施的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如何让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真正长期有效地坚持,并真正形成一个规范生产的市场秩序则是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和考虑的。
正如韩永生教授所言,认证制度本身来说无疑是好的,但关键是如何去有效地贯彻和实施?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在完善认证标准和程序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使企业真正达到食品安全认证的目标和要求。否则,食品包装业QS认证难免又会走入流于表面和形式的怪圈。
国家这时候推出这样一个认证,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基于 “扶持一批大型企业做强做大、拉动中型企业发展和正规化、淘汰工艺落后企业、关闭非法生产企业”的思路推行的。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报告,我国目前大概有3700多家食品用塑料包装生产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到90%以上。但因为食品塑料包装生产进入的门槛较低,整个行业也显得比较混乱和不规范。如按QS标准进行整改,需投入不菲的费用,这对大部分企业是个不小的压力。这样就能进一步促使一些不合格的小企业、小作坊自行关闭,达到进一步规范市场的目的。
而且中国食品包装生产市场的长期不规范,也一直没有相应完善的监督措施,这些问题都会造成QS认证推广困难。比如目前企业内部分工不合理,有些企业的检验部门和生产部门在一起,存在着生产指标检验的不合理现象;而有些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不按文件操作、不按规定生产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有不少企业还存在简陋生产、检验能力弱等问题……真正要实现食品包装行业的规范生产,还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而对食品包装的规范、安全生产和使用的不利因素,除了食品包装生产企业本身和市场环境外,长期在不规范生产和使用食品包装环境下的消费者,也存在对QS认证和食品安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因素。
记者在超市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多对饭盒和塑料袋的质量 “没什么讲究”,也不会怀疑它们的质量。对于现在正在推行的食品包装QS认证制度也大多不清楚,而且记者也的确发现不仅仅是小摊点的经营者使用的食品包装袋不合格,一些超市的部分食品外包装和塑料杯、塑料奶瓶上也很难找到QS标识。
应该说在检测和执法的过程中都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问题,为此QS咨询审核组组长董金狮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是加大舆论宣传和监督的力度,让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国家政策及其力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如果不严格执法,实施QS认证的意义和实效将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这些认证还要得到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这样才能最终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张大网,确保食品安全包装无漏网之鱼。
另外,据了解,继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市场准入启动后,国家质检总局还将逐步对纸、金属、玻璃、陶瓷等各类材质的包装、容器等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为了达到认证的目的,现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也下了最后通牒,对此次食品包装QS准入规定了截止日期,相关的培训、认证工作也在政府和协会专家的共同配合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食品包装业将加快速度,大步迈进QS时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