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1-11月我国汽车进口显著增长,外资品牌代理垄断值得关注

2008-2-26 13: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据海关统计,07年1-11月我国进口汽车及汽车底盘(以下简称汽车)27.6万辆,价值9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37.5%和43.7%。其进口主要特点有:
一、一般贸易进口占主导。1-11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汽车26.9万辆,增长39.2%,占同期我国汽车进口总量的97.4%。
二、外资企业进口大幅增长,内资企业进口全面下降。1-11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汽车19.5万辆,增长90.6%,占同期我国汽车进口总量的70.7%。同期,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进口4万辆、3.6万辆,分别下降13.6%和15.5%。
三、主要进口自日本和欧盟。1-11月,我国自日本进口汽车10.1万辆,增长65.8%;自欧盟进口9.6万辆,增长12.8%。自上述2个市场合计占同期我国汽车进口总量的71.4%。
四、以越野车和小轿车进口为主。1-11月,越野车进口12.7万辆,增长65.4%;小轿车进口12.2万辆,增长23.6%。上述两者合计占同期我国汽车进口总量的90.3%。 
为规范汽车销售和服务,我国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自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车辆识别代号管理现场审查实施办法》。办法的实施对于规范我国进口汽车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起到积极作用,但由此带来的竞争主体格局变化和监管风险也值得关注:
一、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及其境内总经销商对进口汽车市场形成垄断。相关办法实施后,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对进口汽车市场和销售渠道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独家代理”的模式下,汽车的进口价格、国内零售及售后服务价格均被境外生产企业及其境内总经销商所控制,各环节的利润大部分被其分享。
二、转移定价风险加大。由于汽车的进口定价、国内销售价格为境外生产企业及其境内总经销商所控制,企业为了转移利润而买卖过程中进行转移定价的风险加大。根据目前向海关备案的按照新模式进口的品牌车型情况看,进口价格均出现10-20%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国内税收也可能因跨国公司转移定价而受到影响。
三、内资经销商处于相对劣势。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及其境内总经销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主要授权与其相关联的外资企业作为经销商,内资企业很难获得授权,部分内资企业即便获得授权,在产品、经营、销售、服务等方面也缺乏话语权,处于被动低位。
为此建议:完善汽车品牌代理制度,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管理,进行动态定价核查;加强对内资汽车经销商的政策扶持,改善内资经销商与国外汽车生产企业及其境内总经销商的不对等地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