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能建汽车生产基地吗?

2008-1-4 15: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吴清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浙江金华市在杭州举办了一次金华汽车产业展览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媒体的关注。会上,金华共签约13个项目,总投资达28.8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3个,总投资2.2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亿美元。这次展览会,可谓收获颇丰。金华市也公开了要在金华建立一个“汽车生产基地”的目标。
       不可否认,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是巨大的,这也使得不少地方政府都花大力气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争先恐后发展汽车工业。然而,在有些地方,政府花了钱,建了项目,但真正发展起来的“生产基地”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业内专家和一些代表企业。
 
金华要建汽车生产基地
       这次金华市由金中梁市长带队参加一个汽车展览会和签约会,力度不可谓不大,也说明了当地政府发展汽车生产基地的决心。应该说,目前像这种政府通过各种形式支持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很多情况下都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由此,我们不禁要问,金华,一个并不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建汽车生产基地能行吗?
据了解,金华市发展汽车产业的重工业基础条件并不十分优越。汽车四大件——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和底盘方面,金华也只有汽车变速箱产品发展还不错,在发动机上则是空白,车桥以及有关键零配件生产企业也不强,底盘项目也只有基本的零配件企业,只能说勉强过的去。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零部件,金华除了发动机外,虽然大部分都有生产:如“今飞”的轮毂、磐安的轮胎、“铁牛”的钣金件等等,但从整个行业水平来看,规模还太小,技术水平还偏低。
       但据这次带队的金中梁副市长介绍,金华的汽车产业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但发展势头较好,已有上千家民营企业成批量地生产着豪华大客车、卡车、休闲车及汽车产品所需的1000多种零部件。到2006年底,金华全市汽摩配产业关联企业达2000多家,关联产值达500亿元,关联行业从业人数近20万。金华目前有“尼奥普兰”的豪华大客车、“康迪”的微型轿卡,还有一大批农用运输车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零配件企业。
       金中梁说,为了加快汽车工业发展速度,当地政府也适时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营造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和中国科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汽车研发专业人才,完善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目前,青年集团、万里扬集团、今飞集团、康迪车业等一批企业建立了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仅4年间,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达40多亿元。
       作为当地汽车龙头企业的青年汽车集团,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华汽车产业的发展。青年汽车集团总裁庞青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金华虽然汽车产业的重工业基础不是很强,但现在金华的汽车产业现在已经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已形成一个较好地发展态势。另一方面,金华地处沿海地区,从气候、交通、政府政策、商业氛围等方面都还是不错的。“金华的汽车产业发展应该会不错,我们也支持政府的这个战略。”庞青年说。
综上所述,轿车不是金华的强项,而客车和货车生产已经有一定的规模,相关的配套基础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如果发展能继续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这时候提出要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理论上可行。
 
发展之“道”
       金华建立一个汽车生产基地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建立汽车生产基地,却不仅仅是有“基本条件”就可以的。如何发展?这不仅仅是金华汽车产业发展关心的问题,也是现在各地在发展汽车产业发展时所面临和关注的问题。
       汽车专家贾新光告诉记者,一个地方的汽车产业要发展壮大,首先一点就是区域内要有一个或几个形成规模的生产企业,比如长春的一汽和广州的东风、本田、丰田等;其次,相关的零部件生产和配套服务得跟上,比如在汽车生产企业周边要有较全的诸如减震器、发动机、仪表盘、座椅等的生产,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在那生产,像一些不是直接相关或者自身需要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如轮胎等的生产,就可以不在同一个区域内;同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市场,汽车企业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会有市场,这个生产基地才能发展壮大。
东风汽车工程协会秘书长汪卫东则认为,形成汽车生产基地,最重要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国家政策的长期支持;另一个就是当地要有一个较好的汽车工业基础,比如重工业基础、相关配套配件产业的发展,这些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
谈到地方政府在促进当地汽车产业发展时应扮演的角色时,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汽车报社长特别助理杜芳慈告诉记者,政府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适时出台一些产业政策规范和引导汽车生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鼓励和支持当地汽车产业发展,但不宜过多介入。
       所以,对于金华市政府来说,首先应该避免政府在产业发展上大包大揽,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当地汽车产业发展时,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规划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上。根据当地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因势利导,发挥特色优势,同时做好相应的人员培训工作,交通基础设施等各种服务工作,吸引投资,自然能形成一个好的产业集聚。
 
一切还是市场说了算
“当地汽车产业能否形成规模,是否适合建立一个生产基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都是由市场规律所决定的,这些都是由汽车生产、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并不能说,当地政府特别支持或想当然就可以,按党的十七大的提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发展。一个地方汽车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最关键的是当地有一家或几家汽车整车生产龙头企业,而且它的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个形成规模了,相关的配套企业自然会跟进。”杜方慈告诉记者。
       他认为,无论是当地的政府和汽车企业,还都要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多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的工业结构、市场环境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这些来研究,做出规划。
       庞青年在谈到青年汽车将来的发展时告诉记者,现在青年集团还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他们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生产,就是抓住市场需求点并不断满足它。同时青年集团把自己定位为市场引导者的身份和角色,就是要不断发掘一些较好的市场空白点来发展,比如现在青年集团正在发展大件运输车、高楼消防车等这些特种车,这些再国内基本还是靠进口,现在他们跟国外通过技术合作把它做起来,形成自己新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这样做的话,对国内汽车业也是有一个好的引导。
       贾新光认为,现在各地政府比较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但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例子很多,比较典型的像早些年国家规划在青岛建立一个汽车生产基地,但没有发展壮大,而在离其不远的山东梁山通过自己的发展倒形成了以挂车生产为主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就是因为当地看准了农用车和挂车生产的这个市场,加之当地劳动力成本较低,比较适合发展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国家在头两年也批准了这个国家生产基地。这就是说政府在规划汽车生产基地的时候要很好地分析市场,因势利导地发展汽车产业。汽车生产企业则要根据市场新的需求生产汽车,这样这个汽车生产基地才能发展起来。一句话,“一切还是市场说了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