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救”汽车业的“八妙方”

2008-12-5 11: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枭冬
    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连续两次召集国内部分重点汽车企业负责人讨论救市措施后,近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了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抓紧制定包括汽车在内的9个重点产业的振兴规划。
    很明显,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业,从一开始的质疑救市,到后来的疾呼救市,再到今日的筹谋救市,人们都在寻找能让汽车业转危为安、固本培元的良方。
    降低用车成本
    想要汽车业重新繁荣,首先就得在税费调整上为消费者“减负”。
    关于燃油税的出台,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孙钢近日透露,燃油税将以固定税额收取,不随油价浮动;在征收燃油税的同时,将适当降低燃油价格;所谓税率30%或50%的说法并不属实,燃油税有望每升1元以下。
    政府有关部门也对燃油税如何征收向社会各界征集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还对燃油税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即“多用油、多负担”。
    对此,大部分人认为,燃油税的实施或可促进车市回暖,甚至对商用车市场也是利大于弊。
    除燃油税外,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也是关注对象。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就表示,乘用车也好,商用车也罢,降低购置税,销量就会提上去。
    而对十余种因汽车产生的税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小虞指出,应减少和消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遗留下来的、对汽车征收的不合理税费。
    发展新能源车
    随着金融危机的暴发,新能源行业似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国务院已明确表态,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有关人士也认为,未来国家还将具体补贴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
    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就公开表示,一直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都将继续加大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运行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而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近日透露,新能源汽车有望在这次危机中获得政策扶持,科技部已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激活资金链条
    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而言,金融危机带来的最直接冲击是资金链的越发紧张。
    对此,银监会近日放开在汽车金融方面的政策限制,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租赁业务。汽车企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优待。如奇瑞公司近日与交通银行协议将授信合作额度进一步增加到35亿元,吉林省中行也将为汽车产业开发区提供授信额度25亿元。
    此外,从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等措施将会使得近万亿资金进入市场,汽车企业和汽车消费者都会因此获益。
    增加汽车出口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将当前车市定性为 “10年来最严重的下滑”。他建议,若要恢复汽车出口的元气,企业要做的是练好内功;政府须在一些税费调整上及时跟上。
    而按照WTO关于关税减让的“瑞士公式”计算,整车进口关税和核心零部件关税可能降低。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王伟也指出,这些极度自由化的关税减让政策,有利于跨国汽车公司占领中国市场,但也会有利于中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国内企业也应该做好准备。提升自主品牌
    汽车业整体低迷,受到伤害最大的是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强健汽车业,必须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夯实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根基。
    汽车评论员向寒松就表示,政府需要马上出手救自主品牌。各级政府应大力采购自主品牌汽车,营造以坐自主品牌汽车为荣的舆论环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9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国内13家大型汽车集团老总在北京召开的闭门会议,一个重要主题便是如何发展自主品牌。
    完善法规细则
    平日里贯彻实施不够彻底、有待修订的法规细则,也可借机得以完善和实施。它将有助于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尽快复苏。
    像《反垄断法》如可以解决现有汽车行业价格限制、跨区销售、零配件渠道开放等问题,将合理改善厂家与经销商关系;仍在进行修订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如在年底修改完成,则有利于进口车市场的规范。
    紧跟内需政策
    数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也会流向汽车业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力度加大的同时,会给商用车中的客运和货运车辆带来大的机遇。
    而汽车消费对内需拉动本就非常大,汽车业的产业链颇长,对经济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故此,只要汽车业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走得再近一些,双赢效果就会更佳。
    趁机并购重组
    有人建议中国汽车企业 “抄底美国”,尤其在技术和人才引进方面。但在国内,如果借金融危机之机,利用资本价格过低而进行并购重组,淘汰一些类似能力低、口碑差的小企业,多出几个实力强劲的大集团,同样有助于产业集中发展。
    饶达就认为,尽管目前还没出现苗头。但一些企业如果不盈利,不如早被吃掉。上汽对南汽的并购重组,就是个例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