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50年 辉煌铸精品

2008-12-27 11:5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杨城桦
    近日,柳工隆重举行创建50周年庆典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相关领导、行业领导,为柳工作出重要贡献的离退休同志,来自世界各地的柳工经销商、国内经销商、供应商、客户代表以及柳工的员工近万人参加了庆典活动。50年前的今天,第一代500多名柳工人从上海等地千里迢迢来到柳州,在这里建厂安家,创建了柳工。如今柳工已成为拥有上万名员工、总资产60多亿元、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
管理创新把握先机
    回首50年,柳工领先体制改革,引导管理创新,形成了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柳工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经营机制改革中把握先机。1993年11月,柳工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为广西乃至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借上市契机,柳工以超人的胆识,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进,开创了行业先河,使企业的制造水平和技术手段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地位,向国际先进技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管理创新是柳工打造国际品牌、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基础。2005年以来,柳工在许多管理领域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和改进,远远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大力引进外部咨询顾问,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目前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战略管理、组织转型、企业品牌、战略采购、财务预算、深度营销、六西格玛以及IT规划、国际营销规划、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与外部的咨询顾问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使公司在各个领域的管理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组织机构创新方面,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2005年起柳工实行了组织机构的重大变革。由直线职能式的组织机构调整为事业部制,先后成立了装载机、挖掘机、路面机械等13个事业部,从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使各系列产品平行并驾齐驱,有力支持了新业务的发展。
    柳工的信息化建设很好的支撑了企业高速发展,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新的SAP项目上线实施,把生产、物资、质量、营销、成本等都统一在IT平台,提高IT项目运行效率,将企业管控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营销模式方面的不断创新,是柳工持续赢得客户的重要因素。柳工在行业率先推行代理制,率先推行五到位的服务模式,推出了 “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服务品牌,成为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者。
“走出去”实现国际化
    改革开放给柳工注入了新的活力。柳工的领导团队以超前的意识、独特的视角,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了积极、广泛的战略合作。1987年,柳工与美国卡特比勒公司开始长达8年的技术引进合作,拉开了柳工吸收学习国际新技术、追赶 “世界巨人”的国际化序幕。1995年,柳工与德国ZF公司建立了桥箱合资公司。目前,柳工与ZF合资生产的高品质桥箱已经成为国内高端产品和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走向世界的最佳选择。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使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国际企业全面接轨。
    面对跨国公司的蜂拥而至、战略重心转移中国的挑战,柳工始终坚持以发展自主品牌、做强做大为战略目标;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发展原则,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进行低成本扩张,实施“走出去”资本运作战略。2003年,先后控股江苏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收购上海叉车有限公司、并购扬州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逐渐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通过资本运作,柳工从过去专业装载机的产品制造发展成为以装载机为主导,以挖掘机、路面机械、叉车、建筑机械、起重机械等相关产品业务多元化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
    面对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市场机遇,柳工的领导者以国际视野审视着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寻找新的突破。2002年,柳工的领导者提出了 “开放的、国际化柳工”的宏伟目标。从此,柳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与国际巨人同台竞争、在全球驰骋的新时代!短短几年,柳工的国际业务取得了令国内同行瞩目、令国际同行敬畏的高速发展。2004年,柳工在澳大利亚建立了柳工第一个海外子公司,为柳工在海外市场的运作、新产品改进和国际资源获取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柳工在全球建立和完善了40多家一级代理商网络,销售地区扩展到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的产品由装载机扩展到柳工全系列产品。2007年,出口整机2700多台,出口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94%,各项指标均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人才培养和企业精神
    纵观柳工的发展历程,柳工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绩,得益于一个积极进取、睿智务实的领导班子,得益于一支团结拼搏、吃苦耐劳的员工队伍。从建厂初期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成长壮大,从遭遇工程机械市场的低迷,到迈入21世纪的跨越式发展,正是柳工一代代的领导者们,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创新的精神,带领着全体勤劳、智慧的柳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同谱写下柳工发展的历史辉煌佳绩。
    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柳工始终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作为公司一贯的、长期的战略目标之一,把优秀员工视为柳工的最大财富,努力为员工创建和谐、高效、奋发向上的工作平台。柳工实施了与国际接轨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薪酬、岗位绩效有机结合,为各类人才在柳工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几年,柳工吸引了在全球范围内各类专家和职业经理人40多人加盟,包括来自著名海外大学和知名跨国公司的经理人和专家。同时,我们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高薪外聘专家、选送出国深造等,使柳工成为精英人才聚集之地。近两年来,与各高等院校开展了近百项开发研究项目,出国考察与技术交流近100多人次,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著名咨询机构高级讲师来柳工授课。柳工致力于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努力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成为世界级企业。
    几代柳工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形成了 “团结、求实、创优、争先”的企业精神。而今,在总结提炼柳工近50年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确立了多层次的柳工文化,如柳工的愿景是 “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世界级企业”,把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工程机械产品和服务”作为柳工的使命等。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柳工快速反应,伸出援手,在公司高层领导亲自部署指挥下,立即向灾区捐赠价值200多万元的2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并组织救援设备、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
    2006~2008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长春、曾培炎、刘云山、吴邦国等先后亲临柳工视察,给予柳工极大的鼓舞和关怀。公司先后荣获“中国500强企业”、连续五届获全国用户 “三满意”企业、 “最具竞争优势百家企业”、 “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 “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国机械百强”、 “广西十佳企业”等称号;2006年,公司领导班子荣获中组部、国资委联合授予 “四好班子”荣誉;2008年9月柳工荣获 “2008年全国质量奖”桂冠,这是全国质量管理最高荣誉,为公司50岁生日献上了厚礼。现在,柳工仍在开拓创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实现2009年150亿元、2012年300亿元的宏伟目标,将柳工建设发展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级大型机械企业集团,为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推动中国沿海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