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化”自由贸易港的“红盖头”

2008-12-26 17: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保税港区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化”的自由贸易港。 
  今年11月18日,中国目前唯一的县域口岸保税港区、江苏唯一的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 
  至此,中国已有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深圳前海湾、广州南沙、重庆两路寸滩、张家港等12个保税港区。 
  群雄逐鹿到底为何
  自2005年6月22日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获批设立以来,保税港区争夺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保税港区在我国沿海地区涌现。如此“神速”的布局也反映出我国将保税港区作为应对国际竞争、更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考虑。
  中国的港口和物流园区经历了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保税港区等一系列演进。保税港区是其中配套政策最全面、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功能最强大、通关手续最便利的。从发展形态上讲,保税港区是我国保税经济区域的高级形态;从功能上讲,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各项功能政策;从发展趋势上讲,保税港区是未来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实验区;从运作模式上讲,保税港区实现了保税区域与港口的实质联动。可以说,保税港区是经济自由区的一种表现形式,向国际先进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税港区之所以成为各个潜力港口竞相争夺的目标,主要是看中其给当地及周边地区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据业内相关专家介绍,设立保税港区有利于国际转口贸易的发展。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通过第三地转手进行的贸易。据美国商业部和中国海关总署联合小组估计,中国内地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从香港转口后,平均加价幅度为40.7%。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不但可以获得十分可观的转口利润,同时也可有效推动运输物流、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的同步发展。保税港区的运行规则基本与自由贸易区接轨,十分有利于推进转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设立了保税区的城市都希望能在港口设立保税港区。
  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指出:“在目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江苏外向型经济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张家港保税港区这样一个新的功能载体来支撑,(
营造更具发展力的竞争环境,推动进一步对外开放。” 
  新秀的耀眼光芒
  市委常委、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仲高表示,张家港保税港区重要的建设特点在于是通过整合原有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而设立的,实现了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叠加,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了“两区”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据业内相关专家介绍,我国政府为防止一些港口为求得快速经济效益而不计成本申请保税港区,秉持宁缺勿滥原则,严格把关保税港区审批程序。审批保税港区的一般程序都需要海关总署10个部委同意,最后上报国务院批准。能否成为保税港区,规划枢纽港、保税物流现有规模、港口服务经济腹地、港口水深、后方土地资源等因素均在考虑之列。尽管现在国家对保税港区的审批适度放开,但审批依然很严格。除此之外,保税港区的设立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区域只有在经济总量、外向型经济成分、货物进出需求等方面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支撑起一个保税港区的运作。
  这方面,张家港保税港区有着独到的优势。目前,张家港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注册企业已超过4000家,总投资超过90亿美元,形成了化工、物流、粮油、纺织、机电等五大特色产业。2007年,张家港保税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52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42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01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业务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在全国同类保税区中均列前茅,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货运总量和海关税收两项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区域之首。配套及区位方面,张家港港是长江沿岸最大的国际贸易港,200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周边有上海虹桥、浦东以及南京禄口3个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常州奔牛、苏州光福等3个支线机场,还有多条高速公路,距离沪宁铁路也仅有40公里。广阔的腹地市场空间是张家港保税港区未来发展更大的优势所在。位于长江经济带的入海口,又地处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金三角”之中,张家港保税港区既有广阔雄厚的内陆经济作背景,又呼应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可在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国际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保税港区的功能定位
  从“张家港保税区”到“张家港保税港区”,尽管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大有不同。张家港保税港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分为码头作业区、加工区、仓储区、集装箱区、大宗散货区等五大功能区域。它的主要功能和优惠政策有:保税仓储功能,保税加工功能,国际中转功能,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功能,研发、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功能,以及口岸功能。
  徐仲高表示,张家港保税港区兼具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区港一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出口加工区相比,保税港区具有的物流分拨等功能,使其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出口加工业务,使其更具临港加工优势。
  业内相关专家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大连、深圳、上海外高桥、张家港、广州、厦门、宁波、青岛等已建立了一批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国家对保税区在关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实行了特殊政策,保税区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保税区这种形式已经满足不了各地区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需要。例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其产品在研制、生产、销售等环节需要高度的国际化,迫切需要一个具备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中转等功能,且货物能自由、高效流通的区域。
  保税港区则将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完美结合,实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的“三区合一”,更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保税港区将成为沟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既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也可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架起桥梁,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业等的发展。 
  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
  从区域经济角度看,目前全国12个保税港区中,海南洋浦、广西钦州辐射带动的是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上海洋山、宁波梅山、厦门海沧辐射带动的是长三角经济区;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辐射带动的是环渤海湾经济区。张家港保税港区兼具辐射带动长三角经济区和整个长江流域。
  实际上,从国家赋予的功能和政策来看,各保税港区基本都是相同的,都享受最优惠的政策,关键就在于具体到不同的区域,针对所在区域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由此引发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每个国内港口所垂涎的。作为江苏唯一的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为江苏扩大开放增添了加速引擎,为张家港产业布局提供了全新坐标。徐仲高表示,张家港保税港区将被全力打造为以大宗货物为特色的国际散货集散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的流域航运中心、以国际采购为重点的国际分拨中心和以专业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商品展销中心。
  随着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述地区对外贸易总量迅速扩张,需要借助“黄金水道”长江来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顺应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需要,通过张家港保税港区,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政策优势,有利于更好地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发展。
  徐仲高指出,设立张家港保税港区,充分发挥“区港一体”优势,必将促进区域进出口贸易及现代服务业快速提升,为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测算,到2010年,张家港保税港区全区营业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工业销售突破1000亿元,专业市场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年进出区货物总值可突破250亿美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