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以机制创新推动

2008-12-24 19:3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进入“十一五”中期,浙江省温岭市民营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创造就业岗位和实现税收约占全市的85%以上。今年以来,为遏制企业生产经营及效益滑坡趋势,该市抓住民营经济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契机,着力深化体制改革,注重制度创新和机制构建工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呈现良好势头
一、实施开发区规划调整和功能定位机制创新。1993年3月批准设立市经济开发区,仅有1平方公里,初期投入5000万元。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该市实施规划调整和功能定位改革。现开发区面积调整为6.3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7亿多元。已有70家企业入驻,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4.28亿元,出口交货值9.96亿美元,税收1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二成多。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平方公里。 
  二、着力构建产业集聚发展的导向机制。为中长期改善土地等要素供给状况,该市果断决策,将产业发展中心整体东移,实施“东部为重”战略,加快整合开发东海塘、上马、松门东南三个主要区块。实施东海塘科学围垦和大集团合作开发创新机制,东海塘围垦成为省三大围涂工程之一,可围涂总面积达36.4平方公里,已规划围垦17.9平方公里,同时与正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先进工业、旅游、商住、水产养殖、仓储物流五区块。建立上马区块招商引资考察筛选机制。该区块共投入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起建立项目评价和考察筛选机制,共引进64家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总用地2834亩,总投资38亿元,投资强度平均每亩比前两年提高了近一倍。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家,亿元以上项目4个,涉及船舶配套、汽车配件、水产食品等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2008年预计入驻企业可达100家,实现年工业产值100亿元。建立松门东南区块整合提升机制,该区块共出让工业用地4100亩,注重引进行业隐形冠军、拥有专利技术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共引进实力企业42家,已投产21家,今年可望实现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
  三、坚持走基地化和科技型转型之路。该市注重结合特色产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措施,紧紧抓住列为我国汽摩配出口基地的机遇,出台一系列促进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还出资组织100多家企业开展质量诊断和现场管理培训,涌现了30多个活跃的QC小组,企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力度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该市注重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培育了晶视宝科技、数码电子、万全信号、现代晶体、福立仪器、博星涂料等一批技术导向型企业,对新来投资者起到了示范作用。到今年上半年,该市累计已拥有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列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的有18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的16个,国家级名牌4个。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该市注重转变政府职能,由重行政审批转变为积极营造有利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积极谋划和参与高速公路、港口项目立项和投资建设,新建5万吨深水码头,便利企业物流进出。推进审批服务方式改革,实行审批代理制,建立专人受理、送件、联系制度,限定报批时间,落实报批责任制,体现“一站式”服务,一些工业区块的填土服务从一年以上缩短为6个月以内。实施保开工服务行动,建立建设、监理、规划设计联动服务机制,保证了一批重点项目的如期开工,仅开发区统一建设厂区围墙长度就达18公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