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雷达器材保障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
2008-12-23 17:3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引言
装备的保障工作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军事效益。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军每年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一消耗在装备的使用和维修方面。装备的使用保障费用在全寿命费用中所占的比率高达60%,有的甚至达到78%~80%。不仅如此,技术性能先进的雷达在投入部队使用后,却难以很快形成战斗力,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战效能,主要表现在可靠性低、维修性差、备件需求量大,使用和维修保障困难,战备完好率低。
因此,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装备战损或故障对战斗力的影响巨大,需要依靠维修来解决,以迅速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因而装备的保障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而雷达的保障主要从维修规划、供应保障、技术资料、训练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而雷达综合保障中器材供应保障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当前,雷达部队实际保障中存在着“战场保障资源不可视”和“信息不透明”的难题,部队指挥机关对保障资源的生产、维修及库存量等情况难以实时掌握,不适应未来远程支援保障、精确化保障、可视化保障和信息化保障的战争需求,同时,也难以保障机动作战的需求。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了RFID技术在雷达器材保障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问题。
2、RFID的介绍
RFID是射频识别的英文(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它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系统一般由读写器和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统称为电子标签)和应用系统组成示。
RFID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为:当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后,无源或被动标签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有源或主动标签主动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然后将数据传送给应用系统。
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条形码相比,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自动读取速度快、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总之,RFID技术具有如下特性1)非接触式的数据读写机能;2)外观形状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3)良好的耐环境性:4)可重复使用性:5)穿透性;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3、RFID技术在国内外军队的使用情况
目前,外军中使用RFID技术的代表是美军。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向中东运送了约4万个集装箱,但由于标识不清,其中2万多个集装箱不得不再重新打开,等待封装并再次投入运输系统。战争结束后,8000多个打开的集装箱未能加以利用。浪费大约20亿美元的支出。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集装箱上加装RFID射频卫星芯片,准确地追踪了国防部发往海湾的4万个集装箱,从而实现人员流、物资流和装备流的全程跟踪,并节约了大量经费。美军还将RFID技术应用于特定物品的查寻、单兵电子病历、生理状态监测器和服装发放等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军后勤补给能力变得强大,实现了由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大量经费
在国内军队中主要运用RFID技术的是部队的枪支管理和部队车辆牌照的管理,而在军用物资配送系统中并未大规模地使用,更不用说在各种器材保障方面采用RFID技术,因此文献[6]提出在部队后勤系统中统筹规划充分利用RFID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提高军事物流的效率。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