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流大突破

2008-12-19 12: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柴凤伟
    “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实是我
    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改革开
    放30年来,石油物流之所以能取
    得如此大的进步,主要依托政府
    的政策支持,依托人类科学技术
    的发展与进步。”采访中,中石化
    北京石油分公司物流中心一位负
    责人这样评价改革开放30年石油物流的巨大变化。
    作为石油产业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石油物流已经成为石油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变革,石油物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石油工业的巨大进步,我国石油物流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石油企业自营运输体制逐步走向集团化、社会化;各种科学、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油品运输效率和安全保障;
    管道运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北
    京市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
    王顺增告诉记者。
步入集团化和社会化
    30年来,中国石油工业解放思想,走上了不断改革的道路。随着石油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石油行业企业也从最初的自营物流开始走向了集团化、社会化、专业化。
    一方面,石油工业由国家
    计划管理经历了指令性计划向
    指导性计划转变,进而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并逐
    步完善的变革历程,这使我国
    的石油石化业逐步形成了在国
    家市场监管体系宏观调控下,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竞争新格
    局;另一方面,国内石油经营
    管理体制改革也不断推进,打
    破地区、部门分割的经营管理
    体制,先后成立了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和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98年,石油工业又打破了油田、炼厂、销售分割的经营管理体制,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中石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 “中石油集团”)两大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石化公司。这次大重组优化了石油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了利益关系,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格局。两大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后,为石油物流进一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销售企业一直是自营成品油配送,省地二级公司均有自己的车队。这种非专业化配送模式难以适应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需要,同时也为危险品安全运输埋下了隐患。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中国石油集团各销售企业开始探索重组配送机制,推进成品油第三方配送。2003年,中石油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以中国石油集团产业重组整合为契机,进入中国石油区外销售配送市场,在湖南、湖北为华中销售公司提供成品油配送服务,探索总结了第三方承运的成功经验。2004年,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同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签订成品油第三方承运框架协议,拉开了重组配送、推动第三方承运的序幕。到2005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已与华东销售、华南销售、吉林销售、内蒙古销售等销售企业签订了配送协议,当年油品配送量就达到677万吨,配送车辆达到2685辆,基本建成了运输效率大提速、配送服务全天候、模块管理规范化的成品油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拓承担成品油和部分省市化工产品及航空油料公路运输配送业务。中国石油集团成品油运输配送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中石化集团物流社会化进程也迅速推进。 “中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分公司从2004年起,全面实行物流外包。在把自有车队全部社会化后,我们通过招标确认第三方物流商,目前有中多、燕联、工贸、红星四家油品配送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服务。”中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分公司物流中心相关人士在谈到物流社会化改革时表示。
    此外,从2002年开始,借助运输主业的设备优势,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还先后开拓了蒙古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石油器材、设备和水泥、钢材等物资的涉外运输市场。实现了涉外运输业务由弱到强,物流运输网络辐射到周边国家的快速发展。
    在进口石油方面,2006年2月8日,中石化集团与中远在北京签署了进口原油和油品供应合作长期协议,标志着中国进口原油运输自主化、国有石化企业物流外包迈出了重要一步。
管道运输异军突起
    作为中石化的示范油库和北京2008奥运会配套工程,中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分公司长辛店油库于2005年8月正式开始二期改扩建,2007年8月8日开始投油使用。与此同时,北京成品油环城管道也全线投油试运成功。9月16日,航媒管线也全线投油试运成功,两条管线的投油成功与长辛店油库的试运营标志着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正式启动了储运设施的优化整合,环城管道的全线贯通,为其一二次物流整体优化创造了硬件条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石油分公司在此次管道建设上,大规模的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了管道建设管理的高标准、高水平。输油管道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SCADA控制系统,这也是国内企业首次自主研发的该类型应用管理软件。
    按国家环保局要求,该公司还对管输下载进行油气回收改造,将发货方式由原来的 “上装发油”全部改为 “密闭式下装发油”,最大程度避免了油气挥发造成污染,同时也保证了油罐车在油库装油和在加油站卸油过程中的安全性。
    这只是我国石油行业加大管道运输力度建设和实现科技新突破的一个缩影,石油管道运输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物流方式,替代传统物流方式是大势所趋,对传统石油储运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几年来,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不断加大管道运输建设力度,中石油集团最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第一条跨国长输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工程于2005年12月正式投产。这意味着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获得了重大进展,也意味着中国原油进口物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07年6月30日,西部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试运。西部管道工程是目前国内运输距离最长、设计压力最高、设计输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参建队伍最多的输油管道之一。西部管道工程建成投产后,与中哈石油管道共同组成 “西油东送”战略通道,以现代化的管道运输替代原有的铁路运输,进一步打破了以往原油进口物流集中于东部和成品油主要以 “北油南运”为主的流向结构。
    据统计,目前国内陆上原油绝大部分已实现全程管道输送,原油长输管道总长已近1.7万公里,形成了东部输油管网和西部各油田内部局部管网,还形成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西油东送”通道。
    在大力建设原油管道的同时,中国的成品油管道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2007年8月,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进入实施阶段。这是目前中石油集团规划建设的最长的成品油管道工程。
    “十一五”期间,原油管道建设主要围绕进口俄罗斯原油、哈萨克斯坦原油、海上进口油和国内原油上产情况改扩建和新建相应的管道,并根据项目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序进行建设。成品油管道主要将建设兰州-郑州-长沙、锦州-石家庄-长沙成品油干线管道以及华北、长三角、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等区域成品油管道工程。这些管道建成后,我国将逐渐形成成品油区域网络。
物流信息化大发展
    现代石油物流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上的。改革开放30年,国内油品物流信息化也取得很大突破。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对中央企业2007年度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中石化集团名列前茅。作为中国石油工业两大巨头之一,中石化集团一直走在信息化的前列。
    据了解,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石化销售公司下属的19个省区市石油分公司,在油品分销及运输中普遍存在流向与运力不相协调等问题。
    2002年初,中国石化集团决定以天津石油分公司为试点,实施成品油二次物流优化项目。项目运用供应链优化技术,以美国艾斯本公司的RETAIL配送优化软件和天津分公司、石化盈科公司联合开发的配套物流管理软件为平台,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试点取得成功后,中石化集团全面推广艾斯本的油品销售解决方案。通过实施艾斯本成品油优化方案,中国石化能够基于准确的需求预测,并计算把成品油运送到每个加油站的最经济的方式,从而优化补货调度,确保加油站适时地收到油品。2005年中国石化系统内石油分公司基本完成系统上线,中国石化集团成品油销售二次物流系统优化工作基本完成。
    在安全运输监控方面,中石化集团也做足了文章。2004年5月,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引入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载GPS系统的投入使用,GPS车辆监控系统的使用,使石油公司运输车辆管理方式发生了本质改变,车辆超速违章行驶大大降低,油品配送时间得到了保障,油品安全生产得到有效控制,运输路线科学合理,大幅提升了车辆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此外,中石化集团还在各大油库建立起周界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油气泄漏报警系统、消防设施系统等先进的安防系统。借助各种信息科技手段,中石化集团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油品在物流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