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标准化:企业信息化说“普通话”基础

2008-12-18 19: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制造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制造业信息已全面铺开,但许多企业还在为说“普通话”而头痛,主要原因是信息标准化程度太低,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管理的需要。 
  首先对信息标准的定义简单进行下理解。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有组织的管理活动称为企业标准化。
  接下来通过几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下来进一步理解信息标准化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1.A企业(国有大型企业)
  A企业属于典型的国有大型企业,企业历史悠久,在基础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企业也有相应的标准化管理部门和专门人员,因此,在基础标准方面,相信国有大型企业比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私有企业要规范和标准。A企业按照标准执行要求对标准体系进行了划分,如下图所示,尤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企业相关标准文件。
  
  A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图
  A企业虽然有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基础,但是缺乏标准管理和执行工具,所以A企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并通过信息技术来管理和执行标准。A企业在03年开始实施ERP系统,ERP系统主要是企业的经营支撑管理系统,实现了A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为A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可是ERP系统的数据源头来自于产品研发,如果不从产品研发的源头规范和标准数据,那么后续ERP的有效运行就难以得到保障,而PDM/PLM的成功实施应用,可以从源头解决数据规范和一致,它是ERP全面深入应用的前提。因此,A企业于05年引进了产品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PLM系统来搭建研发数据管理平台。PLM系统对企业的数据源头进行了严格规范和标准管理,从而从源头规范、标准管理了各种数据和各种事物活动,使得企业整个信息化的顺畅流转得到了保证。
  2.B企业(中型私营企业)
  B企业属于中型企业,企业产品种类、系列多,产品的更新换代变化快。近几年由于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上升发展到了中型高科技企业。如何应对企业的快速发展管理的需要,B企业管理层把重点放在了企业管理现代化上,按照高度分工和高度综合的原则,B企业的高层把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现代化作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几个重点抓的方向。
  B企业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基础标准化工作,而基础标准化是实现B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现代化需要依赖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按照标准要求为其准确提供大量的资料、数据、图标和程序等信息流,并通过信息技术迅速进行整理、分析、存储和使用,从而对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这些信息流如果没有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就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现代化管理也就不可能正常进行。所以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因此,B企业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和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先后规划并实施了PLM、ERP、CRM、OA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并把企业的基础标准统一纳入信息系统管理,通过系统来规范和执行各种标准,质量管理部门借助信息系统对标准的执行和质量进行监控管理。统一的技术语言提升了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研发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B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流程及机制,成为其参与竞争,并获得平等机会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大量存在的不规范和非标准化的现状,不仅阻碍了其信息化建设,更不利于其自身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通过以上两家企业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例子,希望能为众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