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撤单追踪:“暗流”下的协议撤单

2008-12-18 12: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财经网》专稿/记者 宫靖   中国造船市场近期的一大怪现象是:一方面业内研究机构认为船东撤单已成规模;另一方面,被“点名”的船厂甚至国际船东,却都极力否认出现撤单的情况。
  12月初,新加坡太平洋航运(Pacific Carriers)公司经过市场调查称,全球被取消的新船低于400艘,约382艘,其中241艘是干散货船。该公司认为,中国船厂被撤单占一半以上,撤单规模近2000万载重吨。
  与此同时,总价达16亿美元,一笔被称为迄今全球最大的单笔造船订单,被业内怀疑面临撤单窘境。该订单承建者为江苏熔盛重工集团,下单的船东则为全球铁矿石巨头之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财经》记者试图寻找传闻中的撤单究竟发现生哪些中国船企身上,但船企方面纷纷予以否认。12月2日、3日,熔盛重工和巴西淡水河谷双方也先后向《财经》记者否认了撤单传闻。
  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耀群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江苏的规模船厂有两艘船被撤单,但更多的撤单情形他不掌握。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认为,撤单事件肯定是存在的,但在此市场微妙之际,船企、船东由于担心市场上的负面影响而否认也是正常的。
  包张静发现,近期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发布的撤单信息,均称通过市场调查获知,原因就在于机构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得撤单信息。
  有业内人士认为,存在一些撤单是符合现时不景气船市的大逻辑的。但逻辑上存在的大规模撤单事件为何在现实中几无踪迹可寻?
  浙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型船企高层认为,目前的一些撤单严格地称不能算作撤单。他掌握的一些业内情形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大船东融资困难,以及全球海运市场萎缩、运价大跌,此时造船几无利润可图,部分船东想撤单减少损失是事实。但由于多数订单已付出船价20%至30%的首付款,船东贸然撤单会损失巨大。国外大船东通行做法是与造船企业私下协议撤单,意图通过承担少一些的损失达成撤单目的。
  另一种情形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船东会通知船厂停建或缓建在建船舶,如果市场转好会继续建造,市场不好则会协议撤单。
  该高层称,这两种正在协议过程中的“撤单”,事实上并未最终形成结果,国内造船行业中所谓的撤单,多数为此类情形。由于船企、船东一般均为大型企业,这类未形成结果的事件一旦外传,对其市场形象影响巨大,通常会影响股价、再融资和新签订单等业务,所以各方不愿承认也在情理之中。
  包张静分析认为,这种正在协议中的撤单之所以未形成真正的撤单,原因是目前的新船造价下跌不很明显。但一个危险的信号已经出现,部分主流船型的二手船船价相比高峰已下跌50%以上。
  如果2009年上半年二手船价大跌传导至新船船价,并且新船船价跌幅超过在建船首付款,那么极可能引发真正的撤单和弃船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