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智”与“裁员”的得与失

2008-12-16 13: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希瑾
    据报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一些企业惨淡经营,元气受损,继而出现了用工闲置以及非政策性大规模自然裁员现象。在这场危机中,亦有不少企业不但没有简单地采取裁员手段应对危机,反而紧紧抓住经营低谷期加紧对员工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这与那些把“裁员”视为应对危机不二法宝的企业相比,堪称高明远见。
    纵观市场竞争,危机往往就是“危险加机遇”。金融危机来了,企业应对危机的手段,往往就是企业抓住机遇的手段,往往取决于企业的眼光,决定着企业的转机和未来。
    值得欣慰的是,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意识到了此问题的重要性,主动安排暂时闲置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积极为适应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市场转型、加大未来抗风险能力打好基础,确为明智之举。一段时间以来,日照港集团公司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辩证分析金融危机给港口带来的不利因素,坚定信心,矢志不渝。把学习培训当作一项泽及员工健康成长的福利,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从机关到基层一线班组员工,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业务技能大练兵比武活动,为不断提升服务港口、服务客户、回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增添了厚重的砝码。
    先行者必将赢得先机。那些把与企业多年来同呼吸共命运的员工当包袱,视为企业做过贡献的员工为累赘,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不惜动辄简单裁员或辞退员工的办法,可能一时降低了企业成本,渡过一时难关,却也有可能失去了多年辛辛苦苦打下的良好群众奋斗基础,最终失去了同心协力抢占市场先机的机会,一振不崛,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以人为本,这也并不是没有先例,教训深刻。
    “培训员工”比“简单裁员”更能凝聚人心,攻艰克难。眼下,为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家已部署了涉及基础建设、铁路建设、高速公路等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增强了国人的信心。此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妨少一点悲观鲁莽,多一点理智信心;少一点极端彷徨,多一点清醒远见,充分挖掘和发扬自身优势,趁机加紧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创新意识;加强技能培训是减少金融危机冲击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稳定帮助职工队伍主动适应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必要之举,既是企业应当担负的重要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命脉。诚如此,多措并举,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员工的就业冲击和心理冲击,对帮助广大员工度过非常时期的彷徨期,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运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单位:山东日照港第三港务公司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