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圈要向“帕累托最优状态”逼近

2008-12-11 9: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德清中兴路坐上K588路公交车,半个小时后到达杭州武林广场站,直接冲到杭州大厦“血拼”——这是今年初,杭州与德清开通全国首条跨区域公交车后,发生在德清人洪女士身上的一幕。

  红色嘉兴、蓝色杭州、绿色湖州、黑色绍兴,四城市以“绝色江南·吴越经典”统一主题在北京甫一亮相就谋杀了各地记者不少菲林——这是今年3月,四城市旅游部门首次抱团参加业内会展;

  一条被称为“杭州二绕”的都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环线大致线路走向已清晰,它不仅圈起了杭州一主三副六镇,还涉及余杭、临安、富阳,以及邻居嘉湖绍——这是近日,杭州市建委和交通局拿出的“二绕”方案。

  公共交通跨区域共享、旅游业集体牵手亮相、编制规划实行互动……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融合可谓动静不小。尽管启动不到两年的杭州都市经济圈较国内不少谋划已久的都市圈而言,还是个“新秀”,不过,就如天津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副主任孙虎军所说,它“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

  近日,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作第三次专题会议召开。在总结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项目为抓手,加大都市圈推进力度将是明年的重头戏。市长蔡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新形势下尤其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城市间更需要“抱团取暖”,有效地规避化解风险,增强整体对外竞争力。

  一直服务于接轨上海、山海协作等国内经济交流合作的杭州市国内经济合作办(简称“经合办”),在近两年的时间中,以杭州都市经济圈协调会办公室(简称“圈办”)的新“身份”在都市圈的建设发展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综合协调的作用。会上,经合办及圈办主任周开疆作了专题汇报。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有一个著名理论:如果改变资源的配置已经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前提下,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得比以前更好,这意味着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优状态。杭州都市经济圈似乎正在向这个状态靠近。

  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杭州圈”综合排名第四

  “党的十七大明确把发展经济圈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规划界线,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最近国家颁布的关于长三角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南京、杭州等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半径’,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对都市经济圈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发展都市圈,理论先行。在国内外并无合适的现成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圈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正与浙江大学合作,启动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而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提出的都市圈简单模型,则为杭州提供了更明晰的思路。都市圈的经济特征和功能特点,要“有一个具有很强的吸引和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内部城市结构完整,城市体系特征明显;第三,各城市之间,尤其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

  在高汝熹主编的都市圈报告中,按照发育指数、中心城市地位、交通联系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杭州都市经济圈在全国18个都市经济圈综合排名为第4位。

  “极核”杭州产生溢出效应,节点县市加快融入

  目前,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框架拟定为“极核+副中心+节点县”,“极核”指的是杭州,“副中心”则指湖嘉绍。杭州的“溢出效应”已在不少层面显山露水。

  “比方说,杭州发达的商贸业已吸引到都市圈内各地老百姓。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看看余杭的星级酒店、餐馆和咖啡吧,不少客户都来自海宁、桐乡。”圈办有关负责人说,德清的商业街“余英坊”甚至直接起名叫“杭州后街”,这些都说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已在民间自发流动。

  “要发挥杭州极核功能,需要打破行政界限,促进各要素流动。国家拿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内需,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这种流动,尤其是加速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建设。”这位负责人认为。

  在杭州都市经济圈3.4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杭州各区、县(市)正加快融入都市圈步伐。此外,安吉、海宁、桐乡、绍兴等节点县市都提出了开通公交、打通断头路、开展产业合作等融入都市圈的举措和要求,并主动上门,积极寻求与杭州的全方位接轨。余杭拟联合周边四个县(市),建立一个杭州北部都市圈的联席会议,旨在共同推动都市圈北部产业带一体化进程。

  在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作第三次专题会议上,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指出,要发挥杭州作为省会和特大城市的优势,欢迎兄弟城市参与西博会、动漫节等杭州重要活动以及来杭办展。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则强调,要保护兄弟县市的积极性,对节点县有利的项目要重点扶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融入都市圈的共赢和互利。

  发展规划呼之欲出,四层工作机制落实

  发展杭州都市经济圈首先该从哪里切入?“规划先导”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由杭、湖、嘉、绍四市共同委托省经济规划院编制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已经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正在联合四市按程序报批。

  在总体规划出台后,四城市将各自编制分规划。交通、旅游、产业等专项规划也将适时编制。

  此外,建立四个层级、自上而下的协调工作机制也是杭州都市经济圈进行的有益探索。四个层级分别为“市长联席会议的决策机制”、“都市经济圈工作会议的协商机制”、“都市经济圈主任办公会议的议事机制”及“专业委员会专题合作的执行机制”。

  尤其是最后一个机制,成为了“杭州圈”在国内经济圈中与众不同的创新亮点。两年来,已有规划、旅游、商贸、金融等10个专委会陆续建立,成果遍地开花。比如,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杭州金融仲裁院拟于近期挂牌,切实为杭州都市经济圈各城市企业提供法律支持。明年,还将有教育、科技、文化等加入杭州都市经济圈专委会队伍。

  在杭州、湖州分别成功举办过市长联席会议之后,明年,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计划移师嘉兴,这必将成为都市圈发展新的引擎。

  打好“三张牌”,务实推进都市圈项目建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强调,加快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要打好“三张牌”:服务牌、发展牌、民生牌。要打好这几张牌,点对点的项目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抓手。

  “跨区域的项目合作是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质性任务。它可以是共兴产业或者会展品牌的软项目,也可以是交通基础建设、打通断头路的硬项目。”圈办一位负责人表示。

  目前,包括规划编制、产业合作、环保执法、数字电视合作项目、医保联网结算、人才培训等24个合作项目,已由各牵头单位认真实施,进展良好。

  此外,另一批新的项目也正在向有关部门报批,其中不乏广受关注的焦点。在工程建设领域,包括钱江通道接线工程、运河二通道、杭长高速杭州段的推进;在商贸合作领域,包括建立商贸品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商贸促销互动等;在公交一体化领域,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能否实现杭州都市经济圈公交卡互通。由圈内四城市以及相关地区共同参与编制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区域社保卡、公交卡统一技术标准研究》已起草完毕。

  加强都市圈产业和市场联动,完善平台搭建,实现品牌共树,也正在成为节点县市的迫切需求。据悉,海宁市已向圈办提交抱团打造“杭州湾家纺品牌工程”的申请,其内容包括注册地区商标、举行设计竞赛和产业发展论坛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