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困境 厂商更应同舟共济

2008-11-7 12: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刘成芳
    记者日前赴山东寿光等地对重卡市场一线情况进行调查。三天走访下来,记者内心有一种感觉:堵得慌。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目前重卡市场不景气,一线销售人员流露出浓厚的悲观情绪,令人感到压抑。面对这种局面,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正在寻求对策,但尚未找到好的解决途径。
    二是为摸清市场动态,经销商、汽车企业每天都有很多人不辞劳苦地奔波在市场一线,但记者却看不到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身影。山东重卡经销商和企业人士对记者说,卡车市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大,要使重卡市场回暖,光靠企业、经销商的力量肯定不行,需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帮扶。因此,他们特别希望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新闻媒体记者来一线看看,掌握市场一手资料。
    三是在困难时候,生产厂与经销商并没有一条心。
    在山东采访时,某卡车品牌4S店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为了生存,他们虽然身为某重卡品牌的一级代理,有标准的4S店,但已打算不再单独代理该重卡品牌,而是经营所有重卡品牌。只要能赚钱,什么品牌都卖。这是经销商的自救行为,情有可原。但在最困难的时候,经销商的阵脚乱了,对厂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此外,有些卡车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不科学。其中,有一类是“饥不择食”,即非理性降价。为了争夺市场,不同品牌的国Ⅲ车型大打价格战,恶性价格竞争往往是没有赢家的。记者在潍坊走访时了解到,某重卡品牌在当地有两家代理商,在临沂有两家大经销商,面对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促销攻势,该品牌经销商并非矛头一致对外,而是同一品牌内的经销商竞相压价,自相残杀,结果两败俱伤。
    还有一类是 “饮鸩止渴”,最典型的例子是生产企业给予大经销商买断销售的商务政策。据了解,由地区大经销商买断销售的商务政策,不止一两家重卡企业在推行。虽然在短期内,对局部地区的销售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从全国市场来看,有很大负面影响,而且市场越困难,消极影响越明显。记者在寿光等地看到,为了把手中积压的大批车辆脱手,买断某品牌重卡的大经销商并没有遵守在指定区域销售的规则,而是将车销售到全国市场。规则被破坏了,中小经销商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势必影响到营销网络的稳定。
    中小经销商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上没有那么多的返点支持,他们根本卖不过大经销商,生存越来越艰难。为求自保,其中一部分经销商开始倒戈,代理其他品牌。这无疑是生产厂家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饮鸩止渴”商务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比少卖几辆车大得多。
    除此之外,通过一线采访,记者也感到一丝欣慰,如果不是到了一线,记者不会了解到这么多真实情况。只有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
    面对低迷的市场,经销商、生产企业如何应对?这是业界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越是困难的时候,厂商越应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