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发展:调查与分析(一)

2008-1-16 1: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宋华,1969年1月生于武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1997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1997年—1999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作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与政策教研室。主要从事供应链物流管理和战略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多项课题的研究。迄今已完成4部专著、4部译著,以及在国际和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近40篇论文,主要专著有《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以及《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 
 
    外包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特别是80和90年代以来,供应链物流领域是外包作业最为活跃的领域,这其中利用物流服务提供商从事相应的物流作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趋势。本文调查了中国数行业中120个企业的供应链物流业务的外包状况,分析探明了当前中国企业供应链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以及专业物流业务运作中阻碍企业物流外包的主要问题。在主要的研究结论中,本文发现当前中国企业物流外包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物流外包的关注已从物流简单功能转向服务和与成本相关的因素,此外,客户与第三方之间长期伙伴之间的形成,甚至共同整合物流业务也是当前物流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导言
外包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已经成为企业取代传统、垂直一体化企业的有效、柔性化的经营组织形式(Elmuti et al 1998[1]; Razzaque and Sheng 1998[2]; Rabinovich et al 1999[3]),根据美国外包机构的研究,通过外包业务,企业平均能降低9%的成本,并能实现15%能力和质量的提高(Elmuti et al 1998),正是因为如此,外包管理已经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商业活动的各个领域,这其中物流业务的外包成为80和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商业外包领域。
中国自90年代末期以来一直在致力于物流业务的外包和专业化服务,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活动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趋势,但是与此同时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和水平仍然比较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2002[4]),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物流企业多数是由传统的仓储企业转变而来,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难以提供“门对门”的一站式服务,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5]。更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不能实现产业化、低消耗、高产出,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创造更多价值的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04)。所以, 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通过各种政策性的引导和市场秩序的规范,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利用专业物流企业承担(国家九部委 2004)。然而如何评价我国近几年来物流业务外包的绩效,以及推动物流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首先,文章对物流业务外包等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决定物流外包发展和绩效的理论假设和模型,然后我们将描述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及样本框的情况,并用卡方分析进行检验,最后我们提出对中国企业推动物流业务外包的关键因素和本文研究的不足。
企业物流外包的关键因素——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90年代末以来,中国物流业务的外包引起了产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一些学者也对物流外包,特别是中国背景下物流业务外包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物流业务外包之所以在90年代末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物流成本压力,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约56%的生产企业的产成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5%-10%,大约33%的企业成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5%以下,11%的企业成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11%左右。此外,从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比例看,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配送费用占采购成本占比例范围在2%-5%的企业最多,占所有企业的50%左右,其次为原料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在2%以下的企业,原料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10%以上的企业只占3%左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04[6]),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合理的组织和管理物流活动,很难真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绩效,形成良好的竞争力。而这其中广泛的物流业务外包,特别是与第三方物流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Jaafar, Rafiq, 2005[7])。但是,在中国真正利用第三方物流,借助物流外包的企业比例较小,中国生产企业中,只有18%的原材料采购和16.1%的产成品分销物流是借助专业物流企业进行,此外,大约76.5%的商贸企业是通过自主物流来实现商品分销业务,只有5.9%是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Shen 2000[8])。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和各行业从90年代末大力推进物流业务的外包,促进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但是,第三方物流的成熟和外包业务的广泛发展,不仅仅是形成货主企业的物流外包意识、推进物流业务的专业化,更在于如何从客户的角度,理解和把握物流外包的关键要素,使得中国的第三方物流能真正具备承担物流业务的高增值服务能力。
“外包”是一个组织通过协议将一项或多项业务交给专业第三方的战略决策(Browne and Allen 2001[9])。物流外包是供应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形式,从当今对物流外包绩效的研究看,大多数研究是从外包的动因、内容、与专业物流服务商的关系以及与服务提供商的类型和结构等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物流外包的动因看,有很多研究表明有效的一项或多项物流业务的外包是由客户满意的潜在改善所驱动,包括时间、地点、成本效能等,其结果企业能更好的利用财务资源来发展核心能力(Fawcett and Fawcett, 1995[10])。从外包的动因和所产生的效益上看,流程化业务的外包不仅能够加速供应链中商品和信息的流动,而且能够削减与资产相关的成本,以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Maltz and Ellram 1997[11]),特别是大多数反映西方管理背景的研究表明,物流外包的动因和绩效依次是成本削减、改善服务水准、增强运作柔性、集中核心能力、改善资产利用率和改善管理(Szymankiewicz, 1994[12]; Boyson et al., 1999[13], Fernie, 1999[14], van Laarhoven et al., 2000[15], Penske Logistics, 1999[16]),所以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能够帮助企业确立其有效的战略系统(Rabinovich et al. 1999[17])。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当今的中国企业,外包所能实现的绩效应该更多地表现在外包的直接效益上,而非产生的间接效益,这是因为中国的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服务尚不能满足供应链集成服务的要求,并且在社会整体外包程度不高,物流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健全的状况下,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帮助货主企业优化物流成本、改善管理,但是外包所能表现得直接效应会有所体现,为此我们假设:实现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会比从事自主物流的企业很少投资于物流设施等资产,并且相应的物流服务绩效会更为显著,但是在物流成本改善和管理改善方面不明显。物流业务外包的管理过程中,还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即物流业务外包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物流业务都可以通过外包来解决(Millen et al. 1997[18]),特别是关于分销规划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因此,与一般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外包业务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企业自建物流系统的动力下降,物流业务的外包与自建物流系统的愿望是并行不悖的。
在外包的内容方面,主要的外包业务类别包括运输、仓储、信息和其它增值业务(Wilding and Juriado, 2004[19])。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外包综合业务,如订单处理、产品回收、流通加工以及运输规划等,那么企业就会因为整合客户分销流程以及客户订单而实现良好的规模经济(Bucklin, 1965[20]; Lee and Tang, 1997[21]),所以,高增值物流业务是企业外包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供应链中产品和信息的协调是企业外包战略的重要内容(Rabinovich et al 1999),这是因为物流信息的协调能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客户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客户忠诚和关系(Stock 1990[22])。但是,也有的研究表明物流信息外包在外包中处于较低的程度,这与第三方物流愿意承担更多的IT业务形成鲜明的对比(Wilding and Juriado, 2004)。对此,我们认为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更多的是一些基础性物流业务的外包,而高增值业务则相对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因为在物流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往往内容单一、运营成本较高,并且缺乏综合服务、整合资源的能力,而这些问题的克服正是我国物流外包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和结构上,很多研究认为物流业务外包的绩效实现取决于企业能否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Knemeyer, Corsi and Murphy 2003[23], Rabinovich et al. 1999, Yim-Yu Wong, Maher, Nicholson and Gurney 2000[24]),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不仅能通过整合物流业务实现良好的信息交流和低成本的服务,而且有利于建立起稳定的、长期的供应链运作机制(Knemeyer, Corsi and Murphy 2003)。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既反映为企业运用物流供应商的数量,也反映在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物流合约维系的时间维度(Jaafar, Rafiq, 2005。对此,我们认为在中国专业物流服务市场发展的初期,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健全,服务提供商能力有限的状况下,不可能实现全部物流业务的单一外包,而是多个物流服务商并用(当然在此过程中考虑到交易费用的因素,使用数量将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样不仅分散了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慢慢形成稳定的多元合作关系,为此,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中国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的承担者数量是相对较多的,并且维系的时间正在变长。不仅如此,由于专业物流服务商发展的非充分性,尤其是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的短期性,企业物流业务的承担者也必然是多元化的,即批发商物流、经销商物流、共同物流以及专业第三方物流同时成为物流业务的承担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物流市场的逐渐形成和发展,特别是中国政府从2004年以后,开始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为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氛围,因此,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正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提出了中国物流业务外包发展状况的如下假设或判断(见表1):
1 中国物流业务外包发展的基本判断
领域
假设
假设内容和基本判断
物流外包的动因
H1
实现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会比从事自主物流的企业很少投资于物流设施等资产,并且相应的物流服务绩效会更为显著,但是在物流成本改善和管理改善方面不明显。
H2
物流业务外包与自建系统的愿望并行不悖。
物流外包的内容和物流服务商的能力
H3
中国目前物流业务的外包多是一些基础性物流业务的外包,而高增值业务则相对较低。
H4
我国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目前服务内容单一、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综合服务、整合资源的能力。
与物流承包商的关系和组成结构
H5
中国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的承担者的数量较多,并且维系的时间都较长。
H6
企业物流业务的承担者具有多元特点,其中第三方物流发展较为明显。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主要面向国内制造商、经销商、物流经营企业进行调查,问卷的投放一共进行了四次,共发放问卷760份,最后回收199份,回收率26.2%,扣除内容填写不完整或明显有误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5.8%。问卷大部分主要通过邮寄方式和现场填答进行,对于某些缺损信息,我们再次通过电话或面谈加以确认。在这些有效样本中,所调查的120家企业中行业分布为烟草行业占15%,工业产品行业8.3%,日用消费品、食品行业占20%,医药行业5.8%,汽车机械行业5%,电子家电行业9.2%,石化行业占25%,物流行业5.8%,通讯行业5.8%;所调查企业的销售额规模小于1千万的占5.8%1千万到3千万的占4.2%3千万到1亿5千万的占11.7%1亿5千万到3亿占15.8%3亿以上占62.5%;企业业务类型方面,生产制造31.7%,生产制造与分销30%,批发分销26.7%,其它服务类11.7%。该样本面向了全国主要行业的企业,而且所在行业的主要企业基本上包括在样本中,大部分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且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要部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