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经济博弈贸易保护

2008-11-28 9: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吴欣
    继上周华盛顿金融峰会之后,刚刚落幕的APEC利马峰会再次强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尽快推进WTO“多哈回合”谈判。
    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全球经济濒临衰退的当前,各国领袖的这种立场阐述和决心表达来得及时而必要,但要真正避免保护主义的沉渣泛起,而将全球经济拖入长期低迷的深渊,还有赖于各国的言行一致,特别是美国和中国的率先垂范。
    历史上,各国有过因经济一时之困而自我封闭保护的教训。1929年华尔街股灾之后,市场被认为失效。为了消化过剩产能,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美国国会1930年6月出台了 《斯莫特-莫雷关税法案》,将两万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3倍,引发其它国家的不满并争相报复。保护主义盛行,加剧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美国失业率一度高达25%,祸延深远。
    今天,世界正面临与当年相似的不利环境。始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打击世界经济增长信心;缺乏监管的自由市场几成千夫所指,政府干预大行其道;美国失业率创14年来最高纪录,房市复苏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斯莫特-莫雷关税法案》之类的历史不会重演,但保护主义借机抬头却并非无迹可寻,其背后则是强势利益集团“挟持”政府做出有利于他们的短期政策选择。
    在美国,从政府接管“两房”到注资金融机构,准“国有化”措施接踵而至。更有汽车巨头“嗷嗷待哺”,此门一开,还有钢铁、纺织等“夕阳产业”伺机而动,美国到底有多少纳税人的钱可以去填补那些因为自身管理不善、竞争力低下造就的“无底洞”?
    中国上调纺织品、玩具出口退税率,停止加工贸易保证金台帐“实转”制,暂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拯救房地产商等政策陆续有来,更有中国汽车业也需救济的呼声隐约可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呼声在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中显得软弱无力。
    政府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刻,采取一些稳定市场、增强信心的非常措施情有可原,但在这种非常时刻,保护主义的风险也在滋长。非常措施很容易被滥用,成为政府迎合某些利益集团的保护伞;政府也很容易逆市场规律而动,以行政干预保护落后生产力,从而错失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机。
    眼下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是美国政府的新旧交替。即将下台的布什政府显然不会有长远打算,而外国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前,对与美国展开实质性合作多持观望态度。布什总统在G20峰会和APEC峰会上演讲时,一再呼吁不要因为金融危机而放弃自由经济和开放贸易,与其说布什是说给外国领袖听的,还不如说他是讲给奥巴马听的--自由与开放,是美国的强国之道和立国之本。
    人们对奥巴马上台后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奥巴马作为参议员的投票纪录显示,他反对北美自由贸协,反对美国与外国的双边贸易协定;奥巴马在竞选中赢得劳工组织和产业组织的支持,现在到了他兑现诺言“还债”的时候了;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高企,势必给奥巴马政府带来超过以往的强大政治压力。
    我们寄望于奥巴马政府能从美国和世界的长远利益出发,不要被某些利益集团“挟持”,走自我孤立和保护主义的路线。
    G20峰会和APEC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宣言都承诺,未来一年内,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在各领域均不实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内的违反WTO规则的举措。领导人还希望“多哈回合”谈判能取得平衡而有雄心的结果,争取在12月底之前取得突破,就谈判模式达成一致。
    没有与会的奥巴马是否履行布什的承诺不得而知,但我们希望,布什政府能在最后两个月内表现出政治意愿和灵活性,在奥巴马就职之前,至少为“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奠定基础,也为自己留下最后的“政治遗产”。当然,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和欧盟、日本也应从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作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美国和中国对防止金融危机蔓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遏制保护主义,不仅是为了稳定全球经济,更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毕竟整体而言,他们都是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