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福建成“大三通”桥头堡

2008-11-24 1:4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福建特有的“五缘”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同、商缘广、法缘久)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将继续保持先行优势 
  ■本报记者 李晋田 陈衍水 
   “大三通,对我们台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福州台协鼓楼片区主任郑德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他说,福建台商非常看好“大三通”,对“大三通”后福建的发展也有很好的预期。 
   郑德汐告诉记者,福州是大陆离台北最近的省会城市,距离仅200余公里,比台北到台南还要近。空中直航后,福州飞台北只需45分钟,往返费用约1000元人民币,而目前他通过“小三通”走“马尾—马祖—台北”往返费用约1800元人民币,时间则需4个小时。现在他大约一个月回台北一趟,12月底两地直航后,便可回台北过周末,家人往来也变得十分方便。 
   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下简称两会)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这对于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来说,无疑充满了巨大的商机,引起了福建各界的强烈反响。从政府到民间、从台商到普通百姓,大家普遍认为“大三通”将给福建的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为闽台交流合作开辟更加便捷的通道。 
  闽台交流将更加便捷 
   郑德汐十分关注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他说,随着海西战略的全面推进,福建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都将有很大的提升,相信在“大三通”后福建的优势会更加凸显,闽台交流合作会向科技、研发、产业对接等深层次发展。 
   “大三通后,福建与台湾其实已经没有距离感了。”厦门台商林先生说,闽台间的“24小时生活圈”已不再是概念,特别是到厦门就像在自己家,文化相通,语言相通,感情融合,沟通顺畅。他认为,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热络,台商到福建投资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热潮。 
   福建与台湾的地缘优势最为明显,福建与台湾平均距离100海里,最近距离只有72海里。分析人士认为,福州、厦门航点将成为两岸直航的热门航点,福建将为两岸人员交往、经贸往来提供一条省时、省钱、方便、快捷的通道。 
   继续发挥“先行”优势 
   按照此次两会签署的协议,海运方面大陆将开放63个港口(含港区),空运方面大陆开放21个客运航点。面对大陆多个城市同时对接台湾,有人担忧福建的优势会被弱化。 
   针对这样的担忧,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杨益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看法是不全面和肤浅的。他认为,从表面上看,福建特有的“小三通”变成普遍的“大三通”,“特”的优势变没了。其实不然,福建特有的“五缘”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同、商缘广、法缘久)是其他地方替代不了的,而“普”又能促进“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福建依然可以继续保持先行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三通的全面开放愈加明显。 
   “两岸合作,福建先试先行”,近年来,福建提出在两岸产业对接、农业合作试验、直接往来通道建设、旅游双向对接和惠台政策实施等方面,着力先行先试,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对此,杨益生表示,“大三通”后,闽台交流合作还有很多方面可以保持“先行”的优势:一是海峡游变成可能,可以开发海上游艇、海上观光、海上运动等旅游项目,将促进海峡东、西岸旅游圈的形成;二是农业纵深合作前景广阔,由于闽台两地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相似,而台湾农业也需要福建这样的腹地,福建将成为承接台湾农业岛外发展的主要区域;三是人员交流更加频繁,福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大三通”后将进一步推动台胞络绎不绝赴闽探亲访友、寻医问药、投资贸易、旅游观光等;四是基础设施上会有一些突破,“大三通”后,列入规划的“京台高速公路”、“京台高速铁路”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两岸热议的“厦金大桥”、“海峡隧道”也将成为可能,闽台间交通畅通无阻可期实现;五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向海峡经济区的转变,两岸将构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通道。 
  打造“黄金(165,3.64,2.26%,吧)通道” 
   “两会达成协议后,我们正在组织落实各项实施方案。”福建省交通厅副厅长马继列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福建除继续创建“小三通”客运优势品牌外,还将致力于打造两岸经贸交流的“黄金通道”,争取在两会协议生效的第一时间(12月14日),将现有经日本、香港中转的四条集装箱班轮航线直接开通进入台湾本岛;将现在福建沿海经日本、香港中转的不定期散杂货航线直接开通进入台湾本岛;将现福州、厦门与高雄港的两条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航线装载两岸贸易货物,直接通关入岛;力争今年底实现福建货船直航澎湖。 
   目前,福建沿海所有一类口岸全部对台开放。福建省交通厅三通处有关负责人认为,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主动着手开展与中西部省份的对接工作,完善港航及铁路设施建设,加快出海大通道建设,把福建建设成为大陆中西部省份的对台主要通道。积极发展海峡闽台滚装运输,把福建打造成大陆和台湾间的滚装运输平台。 
   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对台散杂货中转业务。鉴于目前台湾还没有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码头泊位,福建将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完成25万吨-30万吨的大型散货码头,为今后台湾的矿石等散货进口提供中转服务。 
  两岸三通,福建已做好准备 
   此间,福建方面已多次对外表示,对于两岸三通,福建省已做好准备。其实,福建一直在致力于闽台间的合作交流,仅今年11月份,福建就相继举办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海峡两岸艺博会”、“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两岸花博会”、“海峡两岸茶博会”。 
   福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在密切关注两岸三通,相关领导也分赴各地港口调研。两会签署协议的第三天(11月7日),福建省政府就召开了“大三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两岸全面“三通”的对策措施。 
   在福州,记者先前参加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福州市副市长梁建勇就表示,对于两岸三通,福州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准备,并在这几年大力投资建设码头、港口、公路和高速公路,兴建了17个泊位的港口、一个亿吨位的码头,“两岸三通,福州已经准备好了”。 
   目前,福建省已成为对台合作最为密集的地区,有一个经济特区(厦门),四个台商投资区(马尾、海沧、杏林、集美),一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全省),一个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三明),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漳平);福建吸引台资项目、台资金额,以及与台湾的贸易额,都位居各省市前列,闽台农业合作位居第一。 
   可以预见,福建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在“大三通”的背景下会加速发展,福建作为“大三通”后桥头堡的作用已愈加显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