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格局 实现新跨越

2008-11-23 16: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面积最小的城区,产出却是全市最多的;单位面积土地产生的污染物相对也较少。这种具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征的发展方式,在武汉市江汉区得到了体现。2007年,武汉市江汉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4%,服务业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2007年,该区财政收入居全市13个区之首,而九成以上的财政收入源自服务业。
 但是,从整个武汉市来看,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2007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而且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比重高达7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27吨标准煤,高于全国1.16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的龙头城市,武汉市必须尽快探索一条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认为,“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是增量的调整。武汉正在从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城市功能、战略定位等入手,在建设“两型社会”的更大背景下考虑发展问题。 
  调整战略定位:
  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之路
  “武汉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不够。”杨松说,谋划好武汉发展蓝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和先进城市的差距,从表面看,是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杨松说,武汉要争取新一轮竞争的发展主动权,解放思想是最紧迫的任务。
  武汉曾经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在改革开放初期迈出了我国经济转型的诸多“第一步”:1979年,开放了我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成为流通领域改革的试验田与风向标;1983年,武汉洗衣机厂零部件公开招标,成为“新中国第一标”;1984年,公开聘请德国专家格里希出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为国有企业放眼世界,引进技术和管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武汉广大干部群众清醒地认识到,和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曾经辉煌的武汉落后了。
  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跳出武汉谋划武汉”,以国际视野重新认识市情,重新审视和谋划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
  “中部地区崛起,综合配套改革,产业梯次转移,是当前武汉面临的重大机遇。”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抓住这些机遇,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需要武汉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敢闯敢试的开拓创新精神。
  武汉正以崭新的姿态加速崛起。
  调整产业结构:
  新规划4个千亿元产业
  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中曾提出打造钢铁、汽车、石化、光电子信息等4个千亿元产业,在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原有4个千亿元产业的基础上,再筹划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产业、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4个千亿元产业。
  “这种大思路的变化,体现了"两型社会"的要求与循环经济的特色。”武汉市发改委主任龙正才说,这种调整不是简单地解决原有产业的节能降耗问题,而是在建设“两型社会”要求下主动调整,解决的是整个产业结构的问题。
  钢铁、汽车、石化、光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加上环保、烟草及食品等六大优势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但四大支柱产业中,钢铁、汽车、石化都是能耗较高的产业,对此,武汉市在规划上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对石化产业,一方面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集约节约发展,推进资源利用循环化,淘汰规模小、装备简陋、缺乏改造能力的企业,一方面引导有能力的企业转产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领域。对钢铁、汽车产业,要求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步伐,提升钢材深加工产品、汽车产品的质量。
  新规划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产业、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4个千亿元产业,都是能耗较低或有助于降低全社会能耗、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产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方向。这些产业能否快速发展起来,一系列新的动向让人们充满信心。
  由武重、武锅、长动3家企业组建的武汉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强强联合,重整装备制造业资源,被认为是武汉加快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
  在能源环保产业方面,2007年武汉市环保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00亿元,具有雄厚的基础,而排污权交易的推出、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等,也催生了环保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在创意产业方面,武汉市依托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优势,把目标定位于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和影视、动漫、出版、演出等文化创意产业。在武汉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园,仅软件设计产业年收入就高达60亿元。
  现代物流产业更是结合了武汉的“九省通衢”的天然区位优势,而建设武汉新港的蓝图,使物流业的前景更加乐观。
  调整空间布局:
  全力建设武汉新港
  阳逻,一个原本连武汉人都不熟悉的地名,现在正迅速吸引人们的目光。2007年,新洲区工业增幅居武汉市之首,而阳逻地区工业增加值则占到新洲区的70%以上。
  这都是因为一个气势磅礴的工程————建设武汉新港。10大作业区,190个生产泊位,横跨长江两岸武汉、鄂州、黄冈三地,绵延80公里,吞吐千万标箱、亿吨货物。阳逻正是规划中武汉新港的核心区。
  武汉具有“九省通衢”、“长江要塞”的天然区位优势,建设武汉新港将从空间布局上重新发掘武汉的区位优势。
  根据规划,武汉新港南北两岸连成一体,由武汉三环线、武汉绕城高速、沪蓉高速公路等构成“四纵五横十联线”公路系统;京九、武九及其间的铁路连接线,形成“工”字形铁路网络。武汉新港建成后,武汉将重新确立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地位,成为中部地区沿江出海的重要通道和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一环。
  蓝图一经绘就,核心区阳逻就感受到巨大的机遇,一座现代工业新城在昔日的田野上迅速崛起。
  由阳逻长江大桥至阳逻街,绿荫迎面,一条条繁荣街道擦身而过,一栋栋现代化楼房鳞次栉比。站在阳逻街高楼楼顶,只见阳逻港口车水马龙,集装箱堆积似山,装卸吊车犹如密林。
  国家稻米交易中心、煤炭配送中心、华中钢材物流中心、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落户阳逻,总投资近百亿元。
  北部的开发区内工地密布,武钢江北基地、华能阳逻电厂、德国西门子、法国阿海珐、亚东水泥、江南纺织等大批龙头企业纷至沓来。
  “武汉市2007年GDP已经达到3141亿元,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完全有可能突破万亿元。”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
  千亿元产业的规划,武汉新港的建设,不仅将改变武汉经济“西强东弱”的局面,更将使武汉在全国大格局中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作用,促进武汉城市圈乃至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