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0万吨级农业冷链物流“航母”

2008-11-19 13: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黄昌宏
    为了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上海将建立相对规模领先全国、容量高达10万吨级的现代化国际冷链物流体系,这就是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 (以下简称 “上海名特基地”)。该基地是上海市重点推进项目,由上海南汇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谷成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项目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南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建立,项目正式通过上海市发改委立项。基地总体开发规模为100公顷,总投资30亿元。基地首期开发规模为336亩,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2009年7月份首期一批将竣工试运营,2009年12月份前首期将全面竣工启用。这一基地的建设是农业流通与冷链物流结合与发展的范例。
服务“三农”的重大举措
    上海名特基地的建设配合了国家推进 “三农”工作的政策。推进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必须由现代农业有力支撑,而现代农业呼唤现代农业流通,建立在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优势基础的现代农业流通将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亦将大力推进我国 “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
    2004年以来,五个针对全国“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出台,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这一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更是我国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8年3月份,商务部下发 《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初步建立起经济合理、协调配套、绿色环保、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主要工作在于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物流技术、实施物流示范工程、促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等。中央政府的这些文件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独特的产业优势
    在 2006年 4月 14日召开的“2006年上海食品物流与冷链技术发展论坛”上,明确了上海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三大趋势,即加速冷链物流规范标准的国际化、加大冷链物流的经营创新、加紧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现代化冷链物流将增加必要的冷链间、冷链柜等冷冻链的配置设施,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食品冷链操作规范”和“低温冷链物流技术规范”,以促进现代食品物流业健康发展。2007年8月份,上海市 《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已通过评审,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率先成为国内第一个食品冷链物流的地方标准。
    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使命以及上海特定的经济地理位置,要求上海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发挥“二传手”作用,为全国农产品 “走出去”、“引进来”提供配套服务,当好合格的配角。
    上海具有人才、信息、科技、资本、市场、管理等国际化的集成优势,完全可以大力发展创汇农业、订单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成为我国最先进的种源流通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和辐射基地。上海要为全国“三农”服务,必须要有新的现代流通商贸业态和组织管理与之相匹配。现代化、集约型的农业资源配置中心、增值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价格指导中心、标准控制中心、信息互动中心、金融风险中心和研发培训中心等集成式农业流通产业链的形成。
    国际农业流通中心的建设,是上海国际大都市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国际竞争能力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上海将依托空港、海港、路港、信息港、保税港 “五港”的独特优势,凭借上海高度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的底蕴和软环境,遵循打 “中华牌”和 “国际牌”的要求,完全有条件率先建设一个能服务全国 “三农”,辐射海内外的世界级国际农业流通中心。流通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我国农业流通社会服务体系的推进。
立足南汇做大做强
    上海国际农业流通中心的选址,是关系到流通中心成功与否的关键。上海南汇 “五港”汇集,在这里建设国际农业流通中心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上海南汇发展农业流通符合总体产业布局规划,上海的空港物流园区和海港物流园区均建在上海南汇,南汇建设国际农业流通中心将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有益的补充。上海南汇将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从农业专业物流的集聚逐步向国际物流和口岸物流提升,对整个长三角未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上海名特基地依据 “高起点、高水平”, “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原则设计,打造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容积达到50万立方米、总存储量达到10万吨级的现代化国际冷链物流体系。其中包括温层覆盖包括-7℃~0℃的冷藏立体储存区、-30℃~-18℃的冷冻立体储存区以及专门为精致水产品提供服务的-55℃的超低温冷冻立体储存区。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率先在国内采用了瑞典RadioShut-tle高效率节约型存储系统,以满足涉农类的多品类与快响应的运营需求,包括36个确保冷链不间断的卸货作业平台。
    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西克氟制冷机组,并选用最先进绿色环保冷媒R404a,以完全确保农产品与食品的保鲜需求和安全卫生要求。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将依托广泛高效的物流网络,先进的系统仓储管理模块,完善专业的仓储设施和成熟的运作队伍,为客户提供包括:仓储、搬运及装卸服务、货物分拨与条码管理、系统库存管理与库存分析在内的全方位专业冷链物流服务,实现货物有效的分拨和在库管理,有效协助客户实现库存管理的精准化、减少存仓成本、缩短货物周转时间、缓解生产压力等最终多赢目标。
    现代化农业冷链物流是一项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加工、贸易、信息、检测、保鲜、包装等行业,其运作和物流受理关联很多经济领域、经济部门、经济地域与行政区域。上海名特基地旨在搭建上海服务全国农业的国家级国际性功能平台,通过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推动农业增效与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名特基地是全国最具规模和容量的现代化农业国际冷链第三方专业物流区,国际冷链物流区将有效整合农业的国际物流、口岸物流、绿色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冷链专业物流等;以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现代流通业 “反哺”和 “主导”作用,全面推进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现代农业流通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支撑和促进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载体,是实体经济中与商品交换直接关联的产业经济活动的总和。构建城乡一体化交换体系和现代农业流通服务体系是重中之重。基地的市场要素培育和功能整合将涵盖较完整的现代农业流通产业链。产业链条是农业产业体系的延伸,它可以实施产业带动项目拉动工农联动,城乡互动,可 “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开发看开发”。产业链的长短,节点有多少,是实现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的关键。
    从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的角度而言,针对农产品的产品特性,提供完整的保鲜冷链设备和服务,从农产品的预冷处理、冷链运输到冷链库、冷冻库、气调库和减压库的仓储,全程监控农产品的保鲜状况,以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和市场。并针对农产品的季节性和鲜活性的特征,基地将组织强大的冷链和保鲜运输车队,包括载重2吨、5吨、8吨、10吨、20吨的箱形车和冷藏车以及20英尺、40英尺的附有升降尾门的集装箱拖柜车,同时对社会车辆进行资源整合,增大整个项目的运输能力。
    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需要各个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
    上海名特基地力争在5年内建成具有强集聚度、能级度和辐射度的世界级上海国际农业流通服务中心,成为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农业国际集散中心和国际中转中心,并将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和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所。
    创始人积极率领团队成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快中外农业流通产业链的融合,改善农业服务产业链的发展,在农业现代化与商品流通的互动中寻求现代农业流通更大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现代农业之花盛开上海南汇,并成为中国农业流通平台与冷链物流完美结合的典范。
    (作者为上海谷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