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全面整合 冀与巨头抗衡
2008-11-18 23: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医药物流似乎是一个不甘寂寞的行业,近几年来,医药物流链上各个环节企业的“整合”运动风生水起。他们走到一起,一则缘于政策的引导,二则出于生存的压力。
按照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原理,批发商必须和零售商、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合作关系除了人与人的见面外,还需要技术支撑,信息交流系统。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撑,物流经营者对货源单位不熟悉,对下家即零售药店、医院药房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及时配送,配送率达不到90%,就不可能有竞争力。为了加强这样的“伙伴关系”,我国的医药物流正上演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整合大战”。
医药企业之间的整合
通过医药企业的重组联合,可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首先,可以将销售渠道的各个参与者(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管理。因为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物流不仅是单阶段的销售物流,而且是一种整体的销售物流活动,是涵盖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一体化物流系统。其次是可以通过市场来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公司。
2003年12月14日,长春亚泰集团万联药业有限公司在长春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开业庆典暨新闻发布会,此举标志着亚泰集团医药产业已经正式建成吉林省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2003年6月,亚泰集团与民营企业——万联药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由亚泰集团控股的吉林亚泰万联医药有限公司。亚泰万联药业公司在继承原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承担对吉林大药房的药品物流配送业务,借助吉林大药房248家连锁销售终端的网络优势,使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成倍增长。目前,亚泰万联药业公司医药配送网络已覆盖吉林省内20余个市县和地区,具有万余个品种的稳定货源和数十个独家代理的品种资源,年销售额达2亿余元,成为目前吉林省内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企业。亚泰万联药业公司与吉林大药房的业务整合,丰富了双方的经营品种,实现了品牌、配送和经营品种的优势互补,从药品生产、物流配送到药品零售,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医药物流经销体系。
上市公司之间的物流整合更是凸现出“大手笔”。2004年2月10日,太极集团旗下的太极股份、桐君阁、西南药业3家上市公司宣布,决定联合组建太极集团桐君阁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君阁上海医药”)。据悉,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医药物流,总投资为1亿元。“建立桐君阁上海医药物流中心是桐君阁迈出川渝、开拓全国医药市场坚实的一步,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会极大提升桐君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桐君阁董事会秘书邹莎表示。太极集团目前在四川成都和重庆已建有大型物流基地,这次投资有助于桐君阁从上海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医药商业市场切得一块蛋糕。桐君阁上海医药拟定地址为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圈地面积约250亩。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是上海正加快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另外为外高桥、空港),能辐射长江三角洲和内陆省份,属陆路口岸型物流园区。而在之前,全国医药业龙头之一——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这一区域圈下270亩地建物流基地。中国国药集团下的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也正在上海考察选址,拟打造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桐君阁上海医药面临的将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市场竞争。
生产与流通企业之间的整合
目前,我国有医药批发公司1.6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集约化不够,网络化不够。
医药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整合,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行业链进行整合,可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社会化的医药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经营活动。
前些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均大实业公司合资成立的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的医药物流中心落成典礼,在广东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举行。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上市子公司,而华北制药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化学制药医药企业之一,在医药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武汉均大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具有批发连锁性的“九州通医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公司,其在湖北、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拥有6家大规模的医药商业批发企业,2002年的总营业额达到35亿元,在国内医药商业公司中处于前列。因此,此次联合自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2003年10月9日,石家庄市政府签发《关于将石家庄乐仁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家股划转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函》。11月6日,乐仁堂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章程修正案,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坐上了乐仁堂公司的头把交椅。业内人士指出,石药与乐仁堂“缔结良缘”,决不仅仅表现在“一个生产药的+一个卖药的”,而是医药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一次优势互补,是在外资大兵压境前医药行业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资源整合。
流通企业的资源整合
医药流通企业之间或与医药零售企业等共同组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按照生产、批发、零售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提高物流资源管理效率。这些物流中心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对医药商品的在库管理、周转、分拣以及配送等。通过组建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整体的物流作业管理,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从而降低医药物流成本。
早在2002年,华中地区大型医药商品物流配送中心——武汉中原汉康药业有限公司在武汉诞生,其负责人武汉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明森称,配送中心占地20亩,建成后将集团旗下的百余家药房连为一体,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百姓用药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上海国大药房连锁公司和浙江绍兴县浙江亚太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浙江国大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计划占地近7公倾,建成后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
区域性物流整合
按照一般的规律,每天的出货量在500万元以上就需要一个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
占地1500亩的目前国内投资规模、建筑规模最大的中西药品、药材、物流配送基地——“北方药都”,目前正在呼和浩特市紧张施工建设中,首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可交付使用。“北方药都”?C7一个完全按国家GSP标准建设的大型现代医药物流平台,旨在通过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及相关产业的集群经营来实现医药经营专业化、合作网络化、管理集约化、供应链系统化、企业规模化。“北方药都”将建成一个科学规范的医药置业平台,上下两层总面积达34000平方米的药品、药材展示交易中心将长期为国内外相关医药生产、批发和代理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交易的机会,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
随着百信集团、和平药业、西部医药、天乐药业等大型医药集团的入驻运营,成都医药物流中心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西部地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规模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区,占地1000多亩,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以4家大型医药集团为龙头,一批仓储式的医药物流中心已经开始对外营业。这些医药物流中心全部实现了仓库立体化、装运机械化、配货电子化、物流功能条码化。成都医药物流中心区地处过去的“五块石药市”,该地曾是西部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交易额近百亿元,辐射着整个西部地区。
但目前,我国的区域性物流平台大都为自建自用,将来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把自己的平台变成公共性的平台,尽可能的提供给更多的企业使用,以实现效率和效益双丰收。
动因:政策“引导”和生存压力
我国医药物流上演的这场“整合”大战,有政策引导的作用,也有生存压力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医药流通业水平,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通过一体化发展,实现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联合或批发商的强强联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了鼓励医药物流做大做强,国家对一些大型的物流项目进行了国债贴息优惠政策。2002年,重庆桐君阁、北京医药股份、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医药股份、上海医药股份等10家企业进入国家经贸委组织的“流通现代化”国债贴息专题。目前,这10家企业的项目全部获得批准,贷款已经到位,绝大多数已经开始了土建等前期工作,动手较早的上海医药等项目则已经开始投入正式运作。
可以说,医药物流的“整合大战”是国家政策“点火”引爆的,但是,医药流通业的生存压力迫使着大批的医药物流企业不得不选择资源整合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从事药品零售业,而到2005年,医药分销市场将完全对外资放开。闸门开启,对我国医药市场觊觎已久的国际巨头必然抢滩国内市场。当前,我国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17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5千万元的仅300余家;零售企业的数目高达12万家,但最大的零售连锁公司年营业额只有5亿元。在经济效益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效益水平每况愈下,亏损面逐年扩大。我国现有流通商业企业1.6万多家,但近80%的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我国名列前10位的流通批发企业的销售额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与美国相比,其医药市场规模是我国的约10倍,但美国的前三大药品流通批发商已占据其国内市场的95%。为赶在外资大举进入的前夜尽可能多地抢夺医药销售终端话语权,国内制药业纷纷杀向终端市场,抢占营销网络。
从目前国际医药物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都是大型企业。尽管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地区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所以,出路之一就是必须发展超大规模的物流企业,才会具备与世界巨头抗衡的能力。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