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难点与突破点

2008-1-11 13: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送,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期间,由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广东冷藏运输发展专题论坛”也在同期召开,来自日本、台湾及国内的冷链企业和专家共同探讨了目前中国冷链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其中,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海权对中国的食品冷链发展提出以下方面的见解与意见。
  难点: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
  陈海权认为,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买,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针对这种现状,陈海权表示国内冷链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冷链经营主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冷链的复杂、投资大。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大。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没有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据他介绍相当部分企业始终未能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毛利偏低,损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规模反而不经济”。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构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二是冷链设施和监管机制不完善。他还认为,国内冷链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可以养活2亿人的营养基本需求),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
  陈海权介绍,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陈海权在会上表示,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他认为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行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产品和易腐食品应链上。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