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广东企进军东盟开拓新天地

2008-10-24 18: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引言
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寒流、欧美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6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7%,增幅高于同期广东外贸进出口增幅3.7个百分点,东盟继续保持广东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于本月22—25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被赋予了广东开拓东盟新兴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而本届博览会上,广东派出了超过50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希望能从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上淘到更多商机。
参展商看法 东盟地理优势为出口企业资金周转提供便利
此次广东组织了144家企业参会,使用展位250个,是国内所有省、区、市中参展企业最多的省份。
来自东莞的雷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从事液晶电视生产的企业,产品全部用于出口。该公司董事长杜元源告诉记者,虽然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都有,但去年以来欧美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东盟市场却以接近10%的增速在稳定上升,如今已占到公司出口值的1/4。认识到了东盟新兴市场的潜力后,他第一次报名参加了这届东盟博览会。
“产品出口到东盟,首先运输成本就低很多,一批产品通过海运送到东盟国家中最远的印尼,也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比起发货到北欧、南美等地,动辄一个月,时间上就是4倍的区别。发货快,资金回笼周转就快,对公司运作大有好处。加上东南亚地区华侨多,语言沟通方便,做生意也相对容易。”杜元源说。
相比之下,广州秀柏化工有限公司则是借了产业转移的“东风”。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郭达晨介绍,他们生产的地坪漆是国内市场上的“单打冠军”,用于工厂车间地面、地下停车场等,其中部分特种漆如核级防护涂料、高速铁路防水漆等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随着原来的老客户纷纷到东盟投资设厂,比如富士康到越南投资生产等,他们的产品也随着出口到东盟各国。此次已经是他们第三次参加东盟博览会。
“走出去”企业更加重视打造品牌效应
一直以来,广东鼓励优势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合作,赴非洲、东盟等地区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广东美的集团就是较早“走出去”在东盟投资设厂的企业之一,目前美的已经是越南最大的中国投资企业,同时在泰国建有风扇厂,在东盟已经设立了7个商务处。此次负责美的集团参加第五届东盟博览会的,便是其设于新加坡的东盟公司。
美的新加坡贸易有限公司品牌经理姜涛告诉记者,虽然东盟市场目前在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增长迅速,2007年美的集团对东盟的出口额为2700万美元,比起2006年翻了一番,而今年有望实现出口额5500万美元,又将比去年翻一番。
“以前我们在外投资设厂,OEM(贴牌加工)占了产能一半,同样一件产品,生产成本是20多美元,市场价可以卖到150欧元。所以接下来我们会重点发展自有品牌,包括这次参加东盟博览会,同样是为了提高品牌在东盟市场的知名度。”姜涛说。
采购商看法 逛1个展会采购10国商品
在参展的同时,广东还组织了一支150余人的商家队伍,到东盟博览会上采购商品。商家们形象地将参加东博会称为“参加一个展会,采购10国商品”。记者逛展馆发现,东盟展区果然充满着浓郁的异国风情。
据介绍,东盟10国参展企业重点展示的商品主要有棕榈油及产品、大米、木薯、矿产品、橡胶、红木家具、木材及制品、珠宝玉器、工艺品、电子、日化产品、汽车及配件等。
省商业企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陆文韶是第二次带队来参加东盟博览会,他感觉无论是参展商品的档次、品种还是展区布置,都比上届要明显进步很多。“我们主要是想看在受美国金融风暴影响、进口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不能在东盟博览会上找到好的商品进行采购、代理进口等合作”。
他表示,虽然没有明确签订协议,但已经相中部分很有特色的商品,下一步会与厂家进一步联系。
东盟进口优势尚待发掘
而广州卓志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李纯却感觉不太满意。作为服务提供商,他们既提供物流服务,也从事贸易。“东盟的水果确实不错,但展品的大部分,比如纺织、农产品、家具,这些用来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风情是不错,但站在贸易的专业角度来讲,这些其实都不是国内进口政策所鼓励的,可操作性不强。比如食品的检验检疫就是个敏感话题。纺织的话,国内纺织服装出口本身就存在产能过剩。”
结果,李纯放弃了在东盟展区寻找商品,而折回国内展区,初步筛选了三四十家企业,准备从中寻找合作伙伴。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广东自东盟进口高新技术产品168.4亿美元,增长13.7%,占同期广东自东盟进口额的57.8%;其中仅进口集成电路一项就达97.1亿美元,增长8.3%,占同期广东自东盟进口额的33.3%。此外,自东盟进口塑料、成品油、食用植物油、煤的金额分别为18.2亿美元、15.3亿美元、9.2亿美元和5.9亿美元,增幅分别高达7.8%、83.9%、39.5%和42.8%。
“其实广东从东盟进口是具有很强互补性的,但很多优势还没发挥出来。当地政府更多是希望广东企业去那里投资设厂,但受当地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广东企业仍然顾虑很多,所以目前仍然停留在贸易初级产品的简单阶段。”一位随团的资深外贸行业人士说。本报记者吴哲南宁报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