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镜像:中小制造企业危情实录

2008-10-21 11: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王亚彬
    一场发轫于去年年初的美国经济危机正逐步席卷全球,似乎没有哪家企业能抽身事外。
    经济生态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中小企业形势严峻,经济最为活跃的东南沿海地区不断传出坏消息——东莞上千家工厂倒闭,温州20%的企业停工或半停工……
    整条制造业的产业链正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钢铁行业最先感受到了这种冲击。
    那么,是否可以说美国金融危机是造成这一切的最终祸源呢?
终端需求倒逼钢铁销售
    一叶而知秋。
    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钢铁行业首先感受到了由下游行业传导而来的刺骨寒意。钢材价格持续暴跌,跌幅创八年来之最。
    不仅仅是价格的暴跌,身处东南沿海经济圈内的沙钢还有着另一番感受。
    “经济危机蔓延,江浙沪市场商家销量大大减少,这迫使沙钢不得不改变以往的销售政策。”沙钢销售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鉴于下游形势的严峻,需求减少,沙钢正在争取天津、山东、广东等地市场销量,并被迫发展新的用户和经销商。
    “我们正在加快江浙沪以外的其他市场的销售合作步伐,以弥补江浙沪地区销量缺口。”该人士表示。
    但华北、华南的情况似乎并不比华东乐观。
    10月14日晚7点多,河北石家庄火车站。
    张秋冶正坐等接站人的到来。他来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一个客户。“这个客户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张秋冶对记者说,“这关系到公司能不能继续活下来。”
    张秋冶是天津一家从事钢材贸易的老板。今年7月中旬开始,全球经济衰退致使国内钢铁价格一路狂跌,这对张秋冶来说是“心都在流血”,同时他还要面临上下游的双重打压“一方面钢厂要逼迫经销商保价销售,另一面下游客户整体需求真得出现萎缩了。”
    “以前都是客户上门自己拉货,现在我们送上门也不要了,在这种时候,客户牛的跟大爷似的。”他说。
    他这次来这里,就是想转一转当地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好的时候要培养客户,市场不好的时候要紧盯着客户。”
    据国内知名钢铁咨询机构Mysteel近期对国内40家主要钢厂进行的抽样调查,约有34家主流钢厂有减产限产情况。
    如果这34家钢厂执行15%~20%的减产限产幅度,意味着中短期内国内钢材生产量减少6.25%~8.34%。
    钢铁行业的现状如镜子般照出了下游行业的窘境。
    据相关研究人员分析,钢铁业调整和变化的强度在加大,其中的关键原因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导致国内钢铁业终端需求收缩,使得钢价的支撑力明显不足。
祸起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似乎成了众矢之的。
    “美国一着凉,世界都都发烧。”在张秋冶这些与下游客户经常打交道的钢铁业资深人士看来,导致这场全行业危机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急刹车踩断了下游行业生产持续增长的油门线。”
    事实也正如所说,因美国金融危机,下游行业停产减产,下游需求萎缩又导致钢铁行业遭受重创。
    但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杨民教授在其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就目前严峻的形式,(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从本质上是经济转型引起的阵痛,只不过正赶上经济危机,雪上加霜。”
    他的观点来自一份长达近5000字,颇具样本意义的调查报告——《浙江中小企业调查》,该报告目前已呈交浙江相关部门,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杨民教授通过调查取样的方式,率领学校“中小企业管理”调查队历时15天,深入调研了杭州嘉兴、绍兴、丽水的行业各异、规模不同、管理水平有别的9家代表性企业。
    “根据我们的调查,加工企业毛利率目前多数只有2%~5%(纺纱、生产小家电),少数有7%~8%(玩具)。”杨民教授认为,原材料涨价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出口退税率降低了,但品牌企业和国外经销商并不相应的提高收购价格,而是要求加工企业自己消化,加工企业除了咬牙坚持之外几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没有品牌,企业挣得只能死苦力钱。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企业科技含量普遍偏低,造成企业竞争过度。这些企业往往是一家先干起来,然后兄弟、亲戚传亲戚扩散开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技术简单,入门容易。竞争过度利润率低,就必然有部分企业要倒闭,因此即使没有目前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倒闭,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杨教授认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而已。”
    杨教授还详细记录分析了浙江众多典型企业的管路方式,发现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这些企业有的是原生态的管理。其中一家企业尤其令他印象深刻。
    哥哥是老总,弟弟管生产,“没考核没多劳多得,所以工人们能偷点懒就偷点懒;工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弟弟就是救火队员,他身兼调度员、机修工、监工、配料研究员、操作工,可以说是十项全能。他每天8点上班,经常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每天穿干净衣服来,穿满是油污的衣服回去。他的脸色很差。”杨教授说。
    他认为,“这是中小企业创业时最典型的管理方式,管理者靠一己之力维持整个工厂的运转。这种管理方式其实没有管理。管理应该是能够让每个人各就各位,并且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方法只适合于车间或作坊式的小厂,如果规模扩大,这种管理方法显然行不通。”
    但引进外人在当地普遍的家族企业中同样面临困难,“老总的意思是能者上,弟弟不行就拿下,但这又面临着亲情恩情和企业发展两难的问题。”杨民教授发现,许多类似的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着代谢或转型的问题。
    杨民教授还发现,有的企业规模扩大了,但还按原来的模式管理,也有的矫枉过正,设立过多的管理岗位,人浮于事,管理成本急升,企业不大就患上了大企业病。当然也已有成功转型的。
    “从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发展,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转型的好,就从不发达行列进入到发达行列;转型不好,就会反复经历升值、通胀、外资撤出、经济危机、萧条、贬值、外资流入、升值的循环。”杨民教授认为,要重新确定解决中小企业困境顺利转型的思路,改善经济环境等当然是重要的,但重点应该放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方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