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市低迷期避免陷入恶性竞争

2008-10-21 11:0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王萍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或许这还不是最低的底限。
    当钢市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钢厂慌了,钢市乱了。
    此时有一些钢厂沉不住气了,为消化日趋增加的库存开始执行“无底价保值销售政策”。
    6月中旬以来,钢材市场开始呈现疲软态势,在7月上旬国内建筑钢材领头下跌,引发了主要钢材市场价格的集体跳水,钢铁生产企业在惊恐中开始执行 “无底价保值销售政策”。所谓 “无底价保值销售政策”,即在价格连续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钢材贸易商面临亏本经营,不敢贸然向钢厂订货。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钢厂为了实现销售,减少库存,让利于流通企业或代理公司,即不事先锁定价格,将钢材运抵钢材贸易商的指定地,由钢材贸易商按照当地的行情进行销售,实现销售后,根据实际的成交价格,钢厂每吨给予30~50元/吨差价 (或称代理费、劳务费)。由此,钢厂销售确实加快了,库存压力减轻了,资金周转加速了;钢材贸易商则 “旱涝保收”,毫无风险,只是盈利少些而已。
    然而,钢厂在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使用的 “无底价保值销售”政策则无异于恶性竞争,更容易使市场的不稳定性加速,使钢材价格进一步下跌。记得在2004年和2005年4、5月间,建筑钢材市场低迷,价格连续大幅下跌,钢厂随后实施了 “无底价保值销售”,在此情形下,贸易商为取得厂家给予的二、三十元的 “劳务费”,这种恶性竞争,低价促销,最终导致了你也降价促销,我也低价抛售,把整个市场价格打压下去。有的经销商不管不顾其他经营户的利益,为了找到 “合理”的出售价位,甚至一天内报多次价格,搞得价格混乱不堪,更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的稳定。
    事实证明,稳定的市场价格,必须依靠钢铁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共同来维护。钢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销定产,维持市场供需平衡,而经销商则应该尽快调整好心态,不搞恶性竞争,产销双方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好市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