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仍需加快清洁能源的推进力度

2008-10-20 10: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68.57美元!这是10月16日纽约商交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在盘中一度到达的位置,这是自去年7月27日以来的新低,并且收盘价的69.85美元,也是一年来国际油价首次跌破70美元大关,与今年7月11日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历史最高纪录相比,纽约市场油价的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53%!这正是对于国际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而对石油需求下降的提前反映,因此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并非全都是坏事。
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自然坐立不安,立刻表态将马上将在下次的会议上讨论石油减产的问题,国际油价随即有所反弹。但有专家分析,由于全球主要工业国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前景暗淡,国际油价再度重拾升势,在短期内是很难看到的,但是由于国际石油业产能投资不足,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贬值压力的存在,预期长期油价上升的趋势将不会改变。面对近期国际油价的下跌,国内很多相关人士自然欢欣鼓舞,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对媒体表示,随着国际油价近期持续走低,一直处于亏损巨大局面的中国炼油行业,本月即有望扭亏为盈。汽车行业的一些专家也在呼吁,久拖不决的国内燃油税改革,可能又将伴随国际油价的巨幅回落,而将迎来一个很好的时间点。此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明确表示,国内成品油持续低价政策难以为继,要抓住目前油价短期回调时机,尽快理顺价格和国际接轨。
然而,笔者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为主中国经济的冲击还难以估量,但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纷纷停业和倒闭,已经显现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可能骤然变冷的不良兆头。原本的“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开始转向,出于“增内需,保增长”需要,近期燃油税出台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燃油税开征可能会迅即加大全社会的交通和物流成本,会对原本处于减速周期的中国经济带来更不利的影响。对于一项关乎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政策出台,政府不得不审慎考虑,燃油税的出台很有可能在短期内仍然没有时间表。
但如果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中国经济改变以出口带动为内需拉动的增长模式势在必然,这不单需要打破各项抑制中国国内需求的瓶颈(比如农村经济、教育、医疗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广泛应用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各种新技术,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以改变过往单纯依靠资源和环境过度消耗的GDP增长方式。对于汽车和相关产业来说,未来几年实际上是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时期,看看金融危机下的美国汽车业老大通用,仍旧丝毫不放松对雪佛兰VOLT新概念电动车的推进力度就知道,金融危机后的汽车业革命,将始于各种新能源技术和方式的运用上,中国汽车业如果想在后内燃机时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新能源一定是个唯一的突破口。
然而政府一直没有对中国汽车新能源方向有着明确指引,从现今的各种可能方案来看,依然各有利弊:太阳能、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是未来的一大方向,但关键核心技术的电池成本和循环使用问题,目前还难以达到全方位的商业化应用;氢燃料汽车,热值高、污染少,但燃料成本高,储存与携带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推广加氢站的难度也很大;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车,优点是燃料价格低,辛烷值高,缺点是建站投资大,汽车改装大, 除了城市公交车辆应用外,其它车辆应用较难;生物柴油,提炼和汽车改装成本都不低;乙醇燃料汽车,仅仅用E10(目前国内10%的乙醇添加比例)也需要大量的粮食,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甲醇燃料汽车生产成本便宜,建站投资少,可以与汽油共用加油站,汽车应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低比例配比汽油基本不改车,高比例仅需很小改动,而且辛烷值和燃烧性能与汽油燃烧特性非常接近,应用前景广阔;二甲醚燃料从甲醇脱水而来,燃烧特性更好,排放更低,但成本略高,纯二甲醚汽车需要一定改装,但最新的混合柴油和汽油技术都已经获得成功。这么多的方案中,中国到底采用哪种,始终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且在部分地区试点的乙醇汽油已经基本不再上规模,大规模粮食制乙醇和煤制油项目已经被叫停。而今年年中发改委颁布了《我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发展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已经似乎暗示这个混沌状态会暂告一段落,即在未来30年间,通过中国发达的煤化工产业,深加工大规模制备甲醇和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可能会得到确认,再联想到近期山西、新疆、甘肃、河南等地多个甲醇项目获批的信息,和目前中国M85高比例和M15低比例两个车用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已经制定完成,只等待国家标准委的最终颁布的消息,政府很可能将大力推进醇醚替代清洁燃料的进程。
不过有专家指出,甲醇汽油本身无毒,而且汽油排放中的硫和二氧化碳都大大下降,单位使用成本也比汽油低40%。但是甲醇燃烧排放的甲醇、甲醛、亚硝酸甲醇等都有所增加,而这些排放物都有毒或含有会致癌的嫌疑,有的甲醇汽油中还含有酚等更复杂的成分。而这些非常规排放物对环境究竟有什么影响,还不明朗,美国和德国都曾先后大规模推广过甲醇汽油,却都紧急叫停了,正是因为其对未来环境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由此看来,醇醚替代燃料的推广还应该慎重从事,但政府新能源推进决心不应该有丝毫动摇,并且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上扶持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储备,这也是中国汽车业未来核心竞争之所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