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拯救速降的中国经济

2008-10-12 1:1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夜, 我国央行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一道,同时宣布下调基准利率, 并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样的协同降息前所未有, 表明全球经济状况非常严峻, 也表明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中国很难置身事外,只能选择加强与其他国家央行的协作性与同步性, 这恐怕是一个月内两次“双降”时点选择的重要原因。 
  宏观调控基调转向完成 
  从 2007 年 11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双防”,到 2008 年 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保一控”,此后出台的政策,一脉相承地带着“有保有压”色彩,甚至浮现否认货币政策转向的声音,不乏“半遮面”的犹疑与试探。 此次双率齐降,显示所有争论让位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 
  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联合降息行动,一是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前景,二则是与全球投资者博弈,试图稳定预期,实现“有序衰退”。 但随后境内外股市继续大幅下跌,说明这场基于各自利益的博弈十分艰难。 
  三季度GDP增长或在9%以下 
  过往数据反映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之间的联动关系, 里昂证券发布中国 9 月 PMI 为 47.7, 创历史新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 9月 PMI 指数达到 51.2, 一改此前连续两个月位于50下方的态势。 
  由于 2007 年 9 月工业增加值基数偏高, 以及中国 PMI 指数所反映的态势, 初步判断今年 9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低位徘徊的概率较大。 从长期数据跟踪结果看,工业增加值幅度与GDP增速有相对稳定的数值差异,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测算,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很可能跌至9%以下。这是一场始于2007年二季度GDP增长12.7%的速降。 
  降息在意料中 时点较预期前 
  本周二发行的一年期央票收益率较上周下降10个基点,引发市场强烈降息预期,但时点预期集中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或本月9月CPI公布之后。此次央行降息选择时点较预期提前,内因或是9月宏观数据不佳,需继续放松政策应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外因源于中国高额外汇储备令央行被迫捆绑在美联储的战车上,共同抵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 
  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步下调,一方面表明 9 月 CPI 数据支持通胀压力进一步缓解的判断,储蓄存款利息税暂免后, 负利率水平呈现收敛状态;另一方面可能表明,经济管理当局认为保持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已经大于通胀的风险。
  货币政策开路 财政政策跟进
  分析近期宏观政策放松的节奏和力度,同时考虑到 CPI、PPI持续回落打开降息空间的可能,如果未来数月国内宏观经济数据继续疲弱,基于保增长的战略,货币政策会有跟进措施, 包括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下调、信贷额度放宽或取消等。
  短期内, 财政政策的作为可能有限。 有财政部官员表示,由于今年雪灾、地震等突发性事件消耗大量财政资金, 加上 8 月以来财政增收减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短期内财政可支配的资金有限。这种说法的权威性尚不可考,但应非空穴来风。 笔者认为,除明年初增值税转型的预期比较明确外,希冀财政政策在保增长方面有更多动作,将依靠扩大国债规模、增加投资来实现。
  按照通用的国债负担率标准,即一定时期内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粗略匡算我国现有国债余额接近 5.5 万亿元, 占 2007 年GDP 总量的20%左右, 国际上通常认为控制在 45%以内比较理想。 因此, 我国通过提高政府举债比例,实现公共投入,从而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具有可行性。从国债发行程序看,需要经人大批准,因此扩大国债规模将在明年发力。
  在经济周期明确呈现出向下趋势的过程中,宏观政策能够做到的最好结果, 就是拉长经济周期,延缓经济减速,这是各国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政府在动员和配置全社会资源方面,有着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比拟的能力, 这在金融风暴中,或许成为幸免于难的护身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