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才为何培养难
2007-9-27 14: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
事实上,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物流人才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问题在于这几个方面:
问题一:物流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呈现 “少、散、差”的状态,缺乏统一规划。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截至目前,各种与物流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分散于不同的高等学校的不同学科中,各高校自行筹划设计课程和实践,缺乏统一指导,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一方面,经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的仅有20所左右,仅占我国全部高等院校总数的1%,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高等教育条块分割较为严重。许多高等学校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物流专业设置过细、过专、过窄,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再次,高校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物流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也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题二:物流职业教育力量薄弱,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
尽管目前已有十多家职业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但从总体来看,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远未达到为物流行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作用。从行业资格体系方面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培训体系。目前只有深圳、上海在筹建地方的物流职业资格考试体系,而国外的资格考试认证已经开始进军国内培训市场,如英国皇家物流资格认证考试已进入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分切中国的物流培训市场这块诱人的 “大蛋糕”!
问题三:专业教育 “重理论,轻实践”。
物流专业的特点是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而目前学校的物流教育多数片面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缺乏对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物流教师大多是从宏观经济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多数缺乏物流业从业经验,总体水平有限;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几家高校建立了从订货开始,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物流网络模拟教学实训室,大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尚未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训室,而且学校与企业尚未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部分物流理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令物流企业头疼不已。企业内部培训或急功近利,或片面强调操作技能,不利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
问题四:复合型物流人才少。
现代物流是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理论,同时它的实践性也非常强,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拥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反观国内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 “急功近利”,甚至根本不提供实践培训机会,就要求物流人才上岗后一两个月内 “立竿见影”,很快扭转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显然不切实际。部分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尽管也组织员工培训,但多集中在一线操作人员,片面强调操作技能培训,没有针对各个层次的员工,建立在职学习、脱产学习、自学和岗位轮换实习有机结合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问题五: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渠道不畅,手段落后。
虽然在已设置物流管理专业 (方向)的院校中研究生、本科、大专层次的教育均有,但从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虽然一批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物流专业研究生班,但因为我国一直坚持系统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学校仅有几所,研究生生源知识结构中缺乏掌握系统物流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本科生作基础,加上许多院校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物流也才几年,近些年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有一定的弱点。而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社会机构高端培训、在职深度开发、出国培训等多种培养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途径尚未建立,而培养手段以理论学习为主,未采取MBA式大量案例与实践教学方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